FreeBSD 中文社区 2025 第二季度问卷调查
FreeBSD 中文社区(CFC)
VitePress 镜像站QQ 群 787969044视频教程Ⅰ视频教程Ⅱ
  • FreeBSD 从入门到追忆
  • 中文期刊
  • 状态报告
  • 发行说明
  • 手册
  • 网络文章集锦
  • 笔记本支持报告
  • Port 开发者手册
  • 架构手册
  • 开发者手册
  • 中文 man 手册
  • 文章
  • 书籍
  • FreeBSD 从入门到追忆(第三版:草稿)
  • 编辑日志
  • 目录
  • 致谢
  • 初版序言:好望角与塔吊
  • 再版序言:回到复制粘贴,面向教程本身
  • 三版序言: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草稿)
  • 前言
  • 第 1 章 FreeBSD 初见
    • 第 1.1 节 操作系统的历程:UNIX、Unix-like、Linux & FreeBSD
    • 第 1.2 节 FreeBSD 简史
    • 第 1.3 节 谁在使用 FreeBSD?
    • 第 1.4 节 为什么要使用 FreeBSD?
    • 第 1.5 节 Linux 用户迁移指南
    • 第 1.6 节 FreeBSD 桌面发行版
  • 第 2 章 安装 FreeBSD
    • 第 2.1 节 安装前准备(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2 节 FreeBSD 安装图解(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3 节 UNIX 基础(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4 节 命令行基础(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5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Mware Workstation Pro
    • 第 2.6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irtual Box
    • 第 2.7 节 手动安装双系统(先安装 FreeBSD)
    • 第 2.8 节 手动安装双系统(后安装 FreeBSD)
    • 第 2.9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Apple M1 & Parallels Desktop 20
    • 第 2.10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Apple M1 & VMware Fusion Pro
    • 第 2.11 节 Qemu 安装 RISC-V FreeBSD(基于 x86 Windows)
    • 第 2.12 节 云服务器安装 FreeBSD(基于腾讯云轻量云)
    • 第 2.13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Hyper-V
  • 第 3 章 包管理器与 FreeBSD 系统更新
    • 第 3.1 节 FreeBSD 镜像站现状
    • 第 3.2 节 FreeBSD 换源方式
    • 第 3.3 节 gitup 的用法
    • 第 3.4 节 通过 pkg 包管理器安装二进制包
    • 第 3.5 节 通过 Ports 以源代码方式安装软件
    • 第 3.6 节 通过 DVD 安装软件
    • 第 3.7 节 通过 freebsd-update 更新 FreeBSD
    • 第 3.8 节 通过源代码更新 FreeBSD
    • 第 3.9 节 使用 pkgbase 更新 FreeBSD
  • 第 4 章 桌面环境
    • 第 4.1 节 显卡驱动(英特尔、AMD)
    • 第 4.2 节 显卡驱动(NVIDIA)
    • 第 4.3 节 GNOME
    • 第 4.4 节 Mate
    • 第 4.5 节 Xfce
    • 第 4.6 节 Cinnamon
    • 第 4.7 节 Lumina
    • 第 4.8 节 LXQt
    • 第 4.9 节 bspwm
    • 第 4.10 节 IceWM
    • 第 4.11 节 Budgie
    • 第 4.12 节 i3wm
    • 第 4.13 节 CDE
    • 第 4.14 节 Hyprland
    • 第 4.15 节 LXDE
    • 第 4.16 节 Window Maker
    • 第 4.17 节 Fluxbox
    • 第 4.18 节 KDE6
    • 第 4.19 节 主题美化
    • 第 4.20 节 远程桌面
    • 第 4.21 节 root 登录桌面
  • 第 5 章 中文环境配置
    • 第 5.1 节 本地化环境变量
    • 第 5.2 节 Fcitx 输入法框架
    • 第 5.3 节 IBus 输入法框架
    • 第 5.4 节 五笔输入法
    • 第 5.5 节 Firefox 与 Chromium
    • 第 5.6 节 QQ(Linux 版)
    • 第 5.7 节 更换字体
    • 第 5.8 节 金山 WPS(Linux 版)
    • 第 5.9 节 压缩与解压
    • 第 5.10 节 微信(Linux 版)
  • 第 6 章 多媒体与外设
    • 第 6.1 节 声卡
    • 第 6.2 节 蓝牙
    • 第 6.3 节 打印机
    • 第 6.4 节 触摸板
    • 第 6.5 节 音频播放器
    • 第 6.6 节 视频播放器
    • 第 6.7 节 音频图形图像处理
  • 第 7 章 代理服务器
    • 第 7.1 节 HTTP 代理
    • 第 7.2 节 V2ray
    • 第 7.3 节 Mihomo(原 Clash)
    • 第 7.4 节 OpenVPN
  • 第 8 章 账户与权限
    • 第 8.1 节 sudo 与 doas
    • 第 8.2 节 用户与组
    • 第 8.3 节 用户权限
  • 第 9 章 Jail
    • 第 9.1 节 Jail 配置
    • 第 9.2 节 Jail 更新
    • 第 9.3 节 使用 Qjail 管理 Jail
  • 第 10 章 虚拟化
    • 第 10.1 节 通过 BVCP 以网页管理 BHyve
    • 第 10.2 节 使用 bhyve 安装 Windows 11(vm-bhyve)
  • 第 11 章 计算机概论
    • 第 11.1 节 存储卡参数简介与测试
    • 第 11.2 节 总线接口与协议
    • 第 11.3 节 网络基础
    • 第 11.4 节 操作系统
    • 第 11.5 节 MySQL 数据库
  • 第 12 章 引导恢复与 TTY 配置
    • 第 12.1 节 单用户模式与密码重置
    • 第 12.2 节 配置 rEFInd(双系统用)
    • 第 12.3 节 FreeBSD 中文 TTY 控制台
    • 第 12.4 节 引导界面与控制台界面
    • 第 12.5 节 Grub & UEFI 与 efibootmgr
  • 第 13 章 FreeBSD 系统管理
    • 第 13.1 节 FreeBSD src 源码概览
    • 第 13.2 节 FreeBSD 系统概览
    • 第 13.3 节 bsdconfig 系统配置工具
    • 第 13.4 节 SSH 配置与相关工具
    • 第 13.5 节 BSD init 管理服务
    • 第 13.6 节 利用脚本自动生成 BSDlibc 库文本
  • 第 14 章 网络管理
    • 第 14.1 节 TCP 堆栈
    • 第 14.2 节 WiFi
    • 第 14.3 节 USB 网络共享(USB tethering)
    • 第 14.4 节 USB 网卡 & 以太网卡
  • 第 15 章 FreeBSD 防火墙
    • 第 15.1 节 网络参数配置命令
    • 第 15.2 节 Packet Filter(PF)
    • 第 15.3 节 IPFilter(IPF)
    • 第 15.4 节 ipfirewall(IPFW)
    • 第 15.5 节 Fail2Ban(基于 IPFW、PF、IPF)
  • 第 16 章 服务器
    • 第 16.1 节 FTP 服务器
    • 第 16.2 节 MinIO 对象存储服务
    • 第 16.3 节 Gitlab-EE
    • 第 16.4 节 时间服务
    • 第 16.5 节 WildFly
    • 第 16.6 节 Rsync 同步服务
    • 第 16.7 节 Samba 服务器
    • 第 16.8 节 NFS 服务器
    • 第 16.9 节 Webmin
  • 第 17 章 网络服务器
    • 第 17.1 节 Apache
    • 第 17.2 节 Nginx
    • 第 17.3 节 PHP 8.X
    • 第 17.4 节 MySQL 5.X
    • 第 17.5 节 MySQL 8.X
    • 第 17.6 节 NextCloud——基于 PostgreSQL
    • 第 17.7 节 Telegraf+InfluxDB+Grafana 监控平台
    • 第 17.8 节 PostgreSQL 与 pgAdmin4
    • 第 17.9 节 AList
    • 第 17.10 节 prometheus 监控部署
    • 第 17.11 节 MongoDB 80
    • 第 17.12 节 Tomcat
    • 第 17.13 节 Caddy
    • 第 17.14 节 OnlyOffice(基于 PostgreSQL)
    • 第 17.15 节 Zabbix 监控(基于 PostgreSQL)
  • 第 18 章 嵌入式(树莓派、RISCV)
    • 第 18.1 节 树莓派简介与配件选用
    • 第 18.2 节 树莓派安装 FreeBSD
    • 第 18.3 节 树莓派 FreeBSD 配置
    • 第 18.4 节 树莓派与 Linux 兼容层
    • 第 18.5 节 树莓派与 OpenBSD
    • 第 18.6 节 在 RISCV 开发板上安装 OpenBSD
    • 第 18.7 节 Radxa X4(x86)
  • 第 19 章 文学故事
    • 第 19.1 节 BSD 与哲学家 George Berkeley(乔治·贝克莱)
    • 第 19.2 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Fiat Lux”(要有光)
  • 第 20 章 游戏与科学
    • 第 20.1 节 游戏
    • 第 20.5 节 科研与专业工具
    • 第 20.6 节 我的世界(Minecraft)
  • 第 21 章 Linux 兼容层
    • 第 21.1 节 Linux 兼容层实现
    • 第 21.2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CentOS(FreeBSD Port)
    • 第 21.3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Ubuntu/Debian
    • 第 21.4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ArchLinux bootstrap
    • 第 21.5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archlinux-pacman
    • 第 21.6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OpenSUSE
    • 第 21.7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Gentoo Linux
    • 第 21.8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Rocky Linux
    • 第 21.9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Slackware Linux
    • 第 21.10 节 RockyLinux 兼容层(FreeBSD Port)
    • 第 21.11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Deepin
    • 第 21.12 节 Linux 兼容层与 Jail
    • 第 21.13 节 Linux 兼容层故障排除与未竟事宜
  • 第 22 章 编程环境与软件开发
    • 第 22.1 节 如何报告 Bug
    • 第 22.2 节 如何开发一个 Port
    • 第 22.3 节 如何参与 FreeBSD 开发
    • 第 22.4 节 C/C++ 环境的配置
    • 第 22.5 节 Java 环境的配置
    • 第 22.6 节 QT 环境的配置
    • 第 22.7 节 Python 与 VS Code
    • 第 22.8 节 Rust/Go 环境的配置
    • 第 22.9 节 Shell
    • 第 22.10 节 通过 IDA 7 调试 FreeBSD
    • 第 22.11 节 如何订阅 FreeBSD 的邮件列表
    • 第 22.12 节 code-server 和 clangd
    • 第 22.13 节 Node.js
  • 第 23 章 文件系统与磁盘管理
    • 第 23.1 节 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 第 23.2 节 ZFS
    • 第 23.3 节 磁盘扩容
    • 第 23.4 节 NTFS & Fat32
    • 第 23.5 节 Swap 交换分区的设置
    • 第 23.6 节 Linux 文件系统
    • 第 23.7 节 ZFS 磁盘加解密
  • 第 24 章 DragonFly BSD
    • 第 24.1 节 DragonFly BSD 概述
    • 第 24.2 节 安装 DragonFly BSD
    • 第 24.3 节 配置 DragonFly BSD
  • 第 25 章 TwinCAT/BSD
    • 第 25.1 节 TwinCAT/BSD 系统安装与基本配置
    • 第 25.2 节 TwinCAT/BSD 开发环境配置
  • 第 26 章 OpenBSD
    • 第 26.1 节 OpenBSD 概述
    • 第 26.2 节 安装 OpenBSD
    • 第 26.3 节 配置 OpenBSD
    • 第 26.4 节 OpenBSD 包管理器
    • 第 26.5 节 桌面与其他软件
  • 第 27 章 NetBSD
    • 第 27.1 节 NetBSD 概述
    • 第 27.2 节 NetBSD 安装图解
    • 第 27.3 节 NetBSD 换源与包管理器
    • 第 27.4 节 桌面与中文环境常用软件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LogoLogo

FreeBSD 中文社区(CFC) 2025

在本页
  • 下载 VirtualBox
  • 安装设置
  • 网络设置
  • 方法 ① 桥接
  • 方法 ② NAT
  • 显卡驱动与增强工具
  • 故障排除与未竟事宜
  • EFI 下无法正常关机
  • 鼠标进去了出不来
  • UEFI 固件设置
在GitHub上编辑
导出为 PDF
  1. 第 2 章 安装 FreeBSD

第 2.6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irtual Box

上一页第 2.5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Mware Workstation Pro下一页第 2.7 节 手动安装双系统(先安装 FreeBSD)

最后更新于3天前

下载 VirtualBox

进入网页点击右侧 Download 即可下载:

安装设置

以下演示基于 VirtualBox 7.1.4 和 Windows11 24H2。

选择“新建”。

名称输入“FreeBSD”,最下面几个选项会自动补全。

设置内存大小,CPU 数量,并开启 EFI。

技巧

UEFI 下显卡也可以正常驱动。——2023.1.14 测试

调整硬盘大小。

打开设置。

显卡控制器用 VBoxSVGA 即可。

警告

不要试图勾选下方的 3D,这会在实际上放弃选定 VBoxSVGA。

开始安装!

注意

较低版本的 VirtualBox 安装 FreeBSD 完成后请手动关机,卸载/删除安装光盘,否则还会再次进入安装界面。

安装后的系统:

网络设置

方法 ① 桥接

桥接是最简单的互通主机与虚拟机的方法,并且可以获取一个和宿主机在同一个 IP 段的 IP 地址,如主机是 192.168.31.123,则虚拟机的地址为 192.168.31.x。

设置后 # dhclient em0 即可(为了长期生效可在 /etc/rc.conf 中加入 ifconfig_em0="DHCP")。

如果没有网络(互联网)请设置 DNS 为 223.5.5.5。如果不会,请看本章其他章节。

方法 ② NAT

网络设置比较复杂,有时桥接不一定可以生效。为了达到使用宿主机(如 Windows10)控制虚拟机里的 FreeBSD 系统的目的,需要设置两块网卡——一块是 NAT 网络模式的网卡用来上网、另一块是仅主机模式的网卡用来互通宿主机。如图所示:

使用命令 # ifconfig 看一下,如果第二块网卡 em1 没有获取到 ip 地址,请手动 DHCP 获取一下:# dhclient em1 即可(为了长期生效可在 /etc/rc.conf 中加入 ifconfig_em1="DHCP")。

如果没有网络(互联网)请设置 DNS 为 223.5.5.5。如果不会,请看本章其他章节。

显卡驱动与增强工具

  • 使用 pkg 安装:

# pkg install virtualbox-ose-additions

或者使用 Ports:

# cd /usr/ports/emulators/virtualbox-ose-additions/
# make install clean

  • 查看安装说明:

root@ykla:/home/ykla # pkg info -D virtualbox-ose-additions
virtualbox-ose-additions-6.1.50.1401000:
On install:
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s are installed.
# VirtualBox 客户端增强功能已安装。

To enable and start the required services:

# sysrc vboxguest_enable="YES"
# sysrc vboxservice_enable="YES"
# 启用所需服务,使用 sysrc 添加开机启动项。

To start the services, restart the system.
# 要启动服务,请重启系统。

In some situations, a panic will occur when the kernel module loads.
Having no more than one virtual CPU might mitigate the issue.
# 某些情况下,加载内核模块时可能发生 panic。限制为单核虚拟 CPU 有可能缓解该问题。

For features such as window scaling and clipboard sharing, membership of
the wheel group is required. With username "jerry" as an example:

# pw groupmod wheel -m jerry
# 要启用窗口缩放、剪贴板共享等功能,用户需加入 wheel 组。
# 示例命令将用户 jerry 添加到 wheel 组。

The settings dialogue for FreeBSD guests encourages use of the VMSVGA
graphics controller. Whilst this might suit installations of FreeBSD
without a desktop environment (a common use case), it is not appropriate
where Guest Additions are installed.
# VirtualBox 会建议 FreeBSD 使用 VMSVGA 显卡控制器。
# 这对不含桌面的 FreeBSD 系统较为合适,但在已安装 Guest Additions 的环境下并不推荐。

Where Guest Additions are installed:

1. prefer VBoxSVGA
# 如果已安装 Guest Additions,应优先选择 VBoxSVGA 作为显卡控制器。

2. do not enable 3D acceleration (doing so will invisibly
   lose the preference for VBoxSVGA)
# 不要启用 3D 加速,否则 VBoxSVGA 的设置会被暗中忽略。

You may ignore the yellow alert that encourages use of VMSVGA.

# 可以忽略提示使用 VMSVGA 的黄色警告信息。

xorg 可以自动识别驱动,不需要 手动配置 /usr/local/etc/X11/xorg.conf(经过测试手动配置反而更卡,点一下要用 5 秒钟……)。

  • 启动服务:

# sysrc vboxguest_enable="YES"
# sysrc vboxservice_enable="YES"
  • 启动服务,调整权限(以普通用户 ykla 为例):

# service vboxguest restart # 可能会提示找不到模块,但是不影响使用
# service vboxservice restart
# pw groupmod wheel -m ykla # 管理员权限

故障排除与未竟事宜

EFI 下无法正常关机

编辑 /etc/sysctl.conf,添加

hw.efi.poweroff=0

然后再重启,再关机就正常了。即使用 ACPI 而不使用 UEFI 接口进行关机操作。

参考文献

鼠标进去了出不来

请先按一下右边的 ctrl(正常键盘左右各有一个 ctrl,为默认设置);如果自动缩放屏幕需要还原或者找不到菜单栏了请按 home+ 右 ctrl。

技巧

在 108 键盘上,Home 键位于 Scroll Lock 的下方。

UEFI 固件设置

开机反复按 Esc 即可进入 VB 虚拟机的 UEFI 固件设置。

12.0-U8.1 -> 13.0-U2 poweroff problem & solution
EFI: VirtualBox computer non-stop after successful shutdown of FreeBSD
https://www.virtualbox.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