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SD 中文社区 2025 第二季度问卷调查
FreeBSD 中文社区(CFC)
VitePress 镜像站QQ 群 787969044视频教程Ⅰ视频教程Ⅱ
  • FreeBSD 从入门到追忆
  • 中文期刊
  • 状态报告
  • 发行说明
  • 手册
  • 网络文章集锦
  • 笔记本支持报告
  • Port 开发者手册
  • 架构手册
  • 开发者手册
  • 中文 man 手册
  • 文章
  • 书籍
  • FreeBSD 从入门到追忆(第三版:草稿)
  • 编辑日志
  • 目录
  • 致谢
  • 初版序言:好望角与塔吊
  • 再版序言:回到复制粘贴,面向教程本身
  • 三版序言: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草稿)
  • 前言
  • 第 1 章 FreeBSD 初见
    • 第 1.1 节 操作系统的历程:UNIX、Unix-like、Linux & FreeBSD
    • 第 1.2 节 FreeBSD 简史
    • 第 1.3 节 谁在使用 FreeBSD?
    • 第 1.4 节 为什么要使用 FreeBSD?
    • 第 1.5 节 Linux 用户迁移指南
    • 第 1.6 节 FreeBSD 桌面发行版
  • 第 2 章 安装 FreeBSD
    • 第 2.1 节 安装前准备(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2 节 FreeBSD 安装图解(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3 节 UNIX 基础(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4 节 命令行基础(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5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Mware Workstation Pro
    • 第 2.6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irtual Box
    • 第 2.7 节 手动安装双系统(先安装 FreeBSD)
    • 第 2.8 节 手动安装双系统(后安装 FreeBSD)
    • 第 2.9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Apple M1 & Parallels Desktop 20
    • 第 2.10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Apple M1 & VMware Fusion Pro
    • 第 2.11 节 Qemu 安装 RISC-V FreeBSD(基于 x86 Windows)
    • 第 2.12 节 云服务器安装 FreeBSD(基于腾讯云轻量云)
    • 第 2.13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Hyper-V
  • 第 3 章 包管理器与 FreeBSD 系统更新
    • 第 3.1 节 FreeBSD 镜像站现状
    • 第 3.2 节 FreeBSD 换源方式
    • 第 3.3 节 gitup 的用法
    • 第 3.4 节 通过 pkg 包管理器安装二进制包
    • 第 3.5 节 通过 Ports 以源代码方式安装软件
    • 第 3.6 节 通过 DVD 安装软件
    • 第 3.7 节 通过 freebsd-update 更新 FreeBSD
    • 第 3.8 节 通过源代码更新 FreeBSD
    • 第 3.9 节 使用 pkgbase 更新 FreeBSD
  • 第 4 章 桌面环境
    • 第 4.1 节 显卡驱动(英特尔、AMD)
    • 第 4.2 节 显卡驱动(NVIDIA)
    • 第 4.3 节 GNOME
    • 第 4.4 节 Mate
    • 第 4.5 节 Xfce
    • 第 4.6 节 Cinnamon
    • 第 4.7 节 Lumina
    • 第 4.8 节 LXQt
    • 第 4.9 节 bspwm
    • 第 4.10 节 IceWM
    • 第 4.11 节 Budgie
    • 第 4.12 节 i3wm
    • 第 4.13 节 CDE
    • 第 4.14 节 Hyprland
    • 第 4.15 节 LXDE
    • 第 4.16 节 Window Maker
    • 第 4.17 节 Fluxbox
    • 第 4.18 节 KDE6
    • 第 4.19 节 主题美化
    • 第 4.20 节 远程桌面
    • 第 4.21 节 root 登录桌面
  • 第 5 章 中文环境配置
    • 第 5.1 节 本地化环境变量
    • 第 5.2 节 Fcitx 输入法框架
    • 第 5.3 节 IBus 输入法框架
    • 第 5.4 节 五笔输入法
    • 第 5.5 节 Firefox 与 Chromium
    • 第 5.6 节 QQ(Linux 版)
    • 第 5.7 节 更换字体
    • 第 5.8 节 金山 WPS(Linux 版)
    • 第 5.9 节 压缩与解压
    • 第 5.10 节 微信(Linux 版)
  • 第 6 章 多媒体与外设
    • 第 6.1 节 声卡
    • 第 6.2 节 蓝牙
    • 第 6.3 节 打印机
    • 第 6.4 节 触摸板
    • 第 6.5 节 音频播放器
    • 第 6.6 节 视频播放器
    • 第 6.7 节 音频图形图像处理
  • 第 7 章 代理服务器
    • 第 7.1 节 HTTP 代理
    • 第 7.2 节 V2ray
    • 第 7.3 节 Mihomo(原 Clash)
    • 第 7.4 节 OpenVPN
  • 第 8 章 账户与权限
    • 第 8.1 节 sudo 与 doas
    • 第 8.2 节 用户与组
    • 第 8.3 节 用户权限
  • 第 9 章 Jail
    • 第 9.1 节 Jail 配置
    • 第 9.2 节 Jail 更新
    • 第 9.3 节 使用 Qjail 管理 Jail
  • 第 10 章 虚拟化
    • 第 10.1 节 通过 BVCP 以网页管理 BHyve
    • 第 10.2 节 使用 bhyve 安装 Windows 11(vm-bhyve)
  • 第 11 章 计算机概论
    • 第 11.1 节 存储卡参数简介与测试
    • 第 11.2 节 总线接口与协议
    • 第 11.3 节 网络基础
    • 第 11.4 节 操作系统
    • 第 11.5 节 MySQL 数据库
  • 第 12 章 引导恢复与 TTY 配置
    • 第 12.1 节 单用户模式与密码重置
    • 第 12.2 节 配置 rEFInd(双系统用)
    • 第 12.3 节 FreeBSD 中文 TTY 控制台
    • 第 12.4 节 引导界面与控制台界面
    • 第 12.5 节 Grub & UEFI 与 efibootmgr
  • 第 13 章 FreeBSD 系统管理
    • 第 13.1 节 FreeBSD src 源码概览
    • 第 13.2 节 FreeBSD 系统概览
    • 第 13.3 节 bsdconfig 系统配置工具
    • 第 13.4 节 SSH 配置与相关工具
    • 第 13.5 节 BSD init 管理服务
    • 第 13.6 节 利用脚本自动生成 BSDlibc 库文本
  • 第 14 章 网络管理
    • 第 14.1 节 TCP 堆栈
    • 第 14.2 节 WiFi
    • 第 14.3 节 USB 网络共享(USB tethering)
    • 第 14.4 节 USB 网卡 & 以太网卡
  • 第 15 章 FreeBSD 防火墙
    • 第 15.1 节 网络参数配置命令
    • 第 15.2 节 Packet Filter(PF)
    • 第 15.3 节 IPFilter(IPF)
    • 第 15.4 节 ipfirewall(IPFW)
    • 第 15.5 节 Fail2Ban(基于 IPFW、PF、IPF)
  • 第 16 章 服务器
    • 第 16.1 节 FTP 服务器
    • 第 16.2 节 MinIO 对象存储服务
    • 第 16.3 节 Gitlab-EE
    • 第 16.4 节 时间服务
    • 第 16.5 节 WildFly
    • 第 16.6 节 Rsync 同步服务
    • 第 16.7 节 Samba 服务器
    • 第 16.8 节 NFS 服务器
    • 第 16.9 节 Webmin
  • 第 17 章 网络服务器
    • 第 17.1 节 Apache
    • 第 17.2 节 Nginx
    • 第 17.3 节 PHP 8.X
    • 第 17.4 节 MySQL 5.X
    • 第 17.5 节 MySQL 8.X
    • 第 17.6 节 NextCloud——基于 PostgreSQL
    • 第 17.7 节 Telegraf+InfluxDB+Grafana 监控平台
    • 第 17.8 节 PostgreSQL 与 pgAdmin4
    • 第 17.9 节 AList
    • 第 17.10 节 prometheus 监控部署
    • 第 17.11 节 MongoDB 80
    • 第 17.12 节 Tomcat
    • 第 17.13 节 Caddy
    • 第 17.14 节 OnlyOffice(基于 PostgreSQL)
    • 第 17.15 节 Zabbix 监控(基于 PostgreSQL)
  • 第 18 章 嵌入式(树莓派、RISCV)
    • 第 18.1 节 树莓派简介与配件选用
    • 第 18.2 节 树莓派安装 FreeBSD
    • 第 18.3 节 树莓派 FreeBSD 配置
    • 第 18.4 节 树莓派与 Linux 兼容层
    • 第 18.5 节 树莓派与 OpenBSD
    • 第 18.6 节 在 RISCV 开发板上安装 OpenBSD
    • 第 18.7 节 Radxa X4(x86)
  • 第 19 章 文学故事
    • 第 19.1 节 BSD 与哲学家 George Berkeley(乔治·贝克莱)
    • 第 19.2 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Fiat Lux”(要有光)
  • 第 20 章 游戏与科学
    • 第 20.1 节 游戏
    • 第 20.5 节 科研与专业工具
    • 第 20.6 节 我的世界(Minecraft)
  • 第 21 章 Linux 兼容层
    • 第 21.1 节 Linux 兼容层实现
    • 第 21.2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CentOS(FreeBSD Port)
    • 第 21.3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Ubuntu/Debian
    • 第 21.4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ArchLinux bootstrap
    • 第 21.5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archlinux-pacman
    • 第 21.6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OpenSUSE
    • 第 21.7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Gentoo Linux
    • 第 21.8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Rocky Linux
    • 第 21.9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Slackware Linux
    • 第 21.10 节 RockyLinux 兼容层(FreeBSD Port)
    • 第 21.11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Deepin
    • 第 21.12 节 Linux 兼容层与 Jail
    • 第 21.13 节 Linux 兼容层故障排除与未竟事宜
  • 第 22 章 编程环境与软件开发
    • 第 22.1 节 如何报告 Bug
    • 第 22.2 节 如何开发一个 Port
    • 第 22.3 节 如何参与 FreeBSD 开发
    • 第 22.4 节 C/C++ 环境的配置
    • 第 22.5 节 Java 环境的配置
    • 第 22.6 节 QT 环境的配置
    • 第 22.7 节 Python 与 VS Code
    • 第 22.8 节 Rust/Go 环境的配置
    • 第 22.9 节 Shell
    • 第 22.10 节 通过 IDA 7 调试 FreeBSD
    • 第 22.11 节 如何订阅 FreeBSD 的邮件列表
    • 第 22.12 节 code-server 和 clangd
    • 第 22.13 节 Node.js
  • 第 23 章 文件系统与磁盘管理
    • 第 23.1 节 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 第 23.2 节 ZFS
    • 第 23.3 节 磁盘扩容
    • 第 23.4 节 NTFS & Fat32
    • 第 23.5 节 Swap 交换分区的设置
    • 第 23.6 节 Linux 文件系统
    • 第 23.7 节 ZFS 磁盘加解密
  • 第 24 章 DragonFly BSD
    • 第 24.1 节 DragonFly BSD 概述
    • 第 24.2 节 安装 DragonFly BSD
    • 第 24.3 节 配置 DragonFly BSD
  • 第 25 章 TwinCAT/BSD
    • 第 25.1 节 TwinCAT/BSD 系统安装与基本配置
    • 第 25.2 节 TwinCAT/BSD 开发环境配置
  • 第 26 章 OpenBSD
    • 第 26.1 节 OpenBSD 概述
    • 第 26.2 节 安装 OpenBSD
    • 第 26.3 节 配置 OpenBSD
    • 第 26.4 节 OpenBSD 包管理器
    • 第 26.5 节 桌面与其他软件
  • 第 27 章 NetBSD
    • 第 27.1 节 NetBSD 概述
    • 第 27.2 节 NetBSD 安装图解
    • 第 27.3 节 NetBSD 换源与包管理器
    • 第 27.4 节 桌面与中文环境常用软件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LogoLogo

FreeBSD 中文社区(CFC) 2025

在本页
  • FreeBSD 与 Linux 不同之处
  • 参考文献
  • FreeBSD 的缺陷
  • 基本对比
  • 命令替代/软件替代
在GitHub上编辑
导出为 PDF
  1. 第 1 章 FreeBSD 初见

第 1.5 节 Linux 用户迁移指南

上一页第 1.4 节 为什么要使用 FreeBSD?下一页第 1.6 节 FreeBSD 桌面发行版

最后更新于19天前

FreeBSD 与 Linux 不同之处

  • FreeBSD 仍然使用古老的 BSD init 而非 systemd;BSD init 与传统的 SysVinit 也不大相同——BSD 没有运行级别(runlevel),也没有 /etc/inittab,均由 rc 控制。

当以用户进程身份运行 init 时,可模拟 AT&T System V UNIX 的行为——即超级用户可以在命令行中指定所需的运行级别:init 会向原始的(PID 为 1 的)init 进程发送特定信号,以执行相应的操作,实现类似的功能。参见 。例如在 FreeBSD 中执行 init 0 仍然是关机。

运行级别
信号
操作说明

0

SIGUSR1

停止系统运行。

0

SIGUSR2

停止系统运行并关闭电源。

0

SIGWINCH

停止系统运行,关闭电源,然后重新启动。

1

SIGTERM

进入单用户模式。

6

SIGINT

重启计算机。

c

SIGTSTP

阻止进一步的登录。

q

SIGHUP

重新扫描终端设备文件(ttys(5))。

  • FreeBSD 所有用户 shell 默认均是 sh(14 之前 root 为 csh,普通用户为 sh),而非 bash(若你喜欢,亦可切换为 bash 或 zsh);

  • FreeBSD 基本系统几乎不包含任何与 BSD 协议不兼容的软件。

思考题

  • FreeBSD 致力于去 GNU 化,这意味着基本系统不使用 glibc、GCC 等软件。

你认为是 BSD 一直在去 GNU 化,还是 Linux 一直在 GNU 化?

  • FreeBSD 的用户配置文件和系统配置文件严格分离,即内核和基本系统与第三方应用程序是完全分离的;

  • FreeBSD 项目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维护的,而非内核与用户空间单独维护;也就是说如果你要使用 FreeBSD,那么就只有一款 FreeBSD 可选;

  • FreeBSD 没有 free 命令也不支持安装这个包(FreeBSD 已不使用 procfs),FreeBSD 基本系统自带的文本编辑器有 ee 和 vi(不是软链接到 vim 的 vi,是真实的 nvi);没有预装 wget,而是 etch。

参考文献

FreeBSD 的缺陷

  • FreeBSD 无论社区还是开发者都秉持着“慢就是快,快就是慢”的哲学思想。正因为秉持这一思想,让很多事物不被匆忙对待,有更多的时间来审视一切。但这是一个后工业化的时代,很多人认为“欲速则不达”只是一种落伍的软件工程理论,而更偏好于敏捷开发。我们的确需要花些时间慢下来,审视自己的一切,无论知识还是自我。花些时间在路旁的花朵石子上面,也许并不是浪费时间,无所事事。

  • FreeBSD 系统总体上不够现代化,缺乏现代操作系统应有的实现。在嵌入式方面比较差。

  • FreeBSD 没有为用户提供带桌面的基本系统;

  • FreeBSD 的驱动水平较差;

  • FreeBSD 的开发者非常少:这意味着你的 Bug 可能很久都无法得到解决,不是所有软件包都能时刻保持最新版;

  • FreeBSD 的资料相对较少;

  • 由于 Systemd 不兼容 Linux 以外的操作系统,导致很多软件比如 NetworkManager 无法移植,桌面环境的组件也无法完善;

  • 由于 FreeBSD 项目的基本目标和设计问题,FreeBSD 基本系统不包含一般 Linux 中常用的一些软件和命令,比如没有 lspci、free。有些可以自己安装,有些则不行;

  • FreeBSD 的两个文件系统 ZFS 与 UFS 都只能扩大不能缩小,真是个奇怪的设计;

  • FreeBSD 缺乏上层应用软件设计,即使底层有类似 docker 的技术 jail 也没能发展起来;FreeBSD 的虚拟化技术 Byhve 也很难用。


许多 Linux 的常用概念其实最初源于 BSD,比如容器、发行版的概念。

我们现在称为容器技术的概念最初出现在 2000 年,当时称为 FreeBSD jail,这种技术可将 FreeBSD 系统分区为多个子系统(也称为 Jail)。Jail 是作为安全环境而开发的,系统管理员可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多个用户共享这些 Jail。2001 年,通过 Jacques Gélinas 的 VServer 项目,隔离环境的实施进入了 Linux 领域。在完成了这项针对 Linux 中多个受控制用户空间的基础性工作后,Linux 容器开始逐渐成形并最终发展成了现在的模样。2008 年,Docker 公司凭借与公司同名的容器技术通过 dotCloud 登上了舞台。

基本对比

操作系统
发布/生命周期(主要版本)
主要包管理器(命令)
许可证(主要)
工具链
shell
桌面

Ubuntu

gcc

bash

Gnome

Gentoo Linux

滚动更新

GNU

gcc

bash

可选

Arch Linux

滚动更新

GNU

gcc

bash

可选

RHEL

GNU

gcc

bash

Gnome

FreeBSD

pkg/ports

BSD

clang

csh/sh

可选

Windows

可选

专有

可选

powershell

Windows 桌面

MacOS

1 年/约 5 年

无

clang

zsh

Aqua

命令替代/软件替代

因为 Linux 广泛使用的也是 GNU 工具,因此只要理论上不是依赖于特定的 Linux 函数库,该工具都可以在 FreeBSD 上运行。

Linux 命令/GNU 软件
BSD Port/命令
作用说明
备注

lsusb

sysutils/usbutils

显示 USB 信息

粗略地可以用 cat /var/run/dmesg

lspci

sysutils/pciutils

显示 PCI 信息

粗略地可以用 cat /var/run/dmesg

lsblk

sysutils/lsblk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

free

sysutils/freecolor

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FreeBSD 未提供 free 命令,因为其依赖 Linux 特性,由包 procps 提供。如确需要 free,可用 https://github.com/j-keck/free 其他替代命令是 vmstat

lscpu

sysutils/lscpu

显示处理器信息

/

glibc

bsdlibc

C 库

/

GCC

LLVM + Clang

编译器、编译链工具

非要用也可以安装 devel/gcc

vim

editors/vim/

文本编辑器

FreeBSD 的 vi 不是软连接到 vim,而是早期的 nvi

wget

ftp/wget

下载器

系统默认的下载工具是 fetch

bash

shells/bash

shell

系统默认的 shell 是 sh(非软连接)。你可以自己改。

NetworkManager

net-mgmt/networkmgr

网络连接工具

NetworkManager 依赖 systemd 无法直接移植

lsmod

kldstat

列出已加载的内核模块

/

strace

truss

跟踪系统调用

/

modprobe

加载内核模块:kldload;卸载内核模块:kldunload

加载内核模块、卸载内核模块

/

,为存档,原文已佚

,各大 init 对比图

,FreeBSD 基本系统中的 GPL 软件

——

init
浅析 Linux 初始化 init 系统,第 1 部分:sysvinit 第 2 部分:UpStart 第 3 部分:Systemd
init -- process control initialization
Comparison of init systems
GPL Software in FreeBSD Base
什么是 Linux 容器?
2 年/10 年
apt
GNU
Portage(emerge)
pacman
3/最长 12 年
RPM(yum、dnf)
约 2/4 年
不固定
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