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言:回到复制粘贴,面向教程本身
最后更新于
最后更新于
引用一:
本书 <注①> 注重例子,少理论,只要你对这 <着> 例子一步一步操作,就会成功,会让你有成就感并能坚持学下去,因为很多人遇到障碍就会放弃,其实我就是这种人,只要让他看到希望,就能坚持下去。(这段话出自 ,作者陈景峰)
注 ①:指《Netkiller FreeBSD 手札》
引用二:
群里有人发过《道德经》中的这段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注②> 诗无达诂,对此类经典,每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但我想借此告诉你:要尽力去探求每个操作背后的含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而不是学会了装某个桌面之后又去找人问怎么装另一个桌面。这也是本教程不提供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的命令的原因。有所探求,得之其道,从而长进。(这段话出自 ,作者 Alex11)
注 ②:此处引用的原文有讹。查《道德经》并无此语或类似含义。实出小说《遥远的救世主》(ISBN 9787506331746)第,作家出版社,2005,作者豆豆。对应改编的电视剧《天道》第 18 集第 42 分钟后的。但在郭德纲相声中也反复出现类似“艺、术”的内容:“有艺无术是诈骗,有术无艺的是商贩。”(画质比较清楚的视频是,从第 1:07:00 开始)从作品创作年代及出版地看,“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这几句话有可能受了郭德纲的影响。
上面两段话体现了解释学循环的难点:要想理解局部,必须理解整体;要想理解整体,必须理解局部。而前见又是必然的。我们总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假设与个人意见于其中。但这不必然是负面的,相反前见是不可或缺的。试问,你将如何向一个人解释为什么手机屏幕坏了,但是对屏幕的截图仍然是完整的?这和碎镜子同人的关系是一致的吗?
绝大多数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流变的事物是不真实的。如果一切都变来变去,会不会下一刻整个世界就没有了?甚至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真实世界的投影罢了。故而始终追求着那不变的本原与理念世界。始终在追寻着那不变的太一。康德认为理应存在有一个物自体。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个侧面,事物的真实样貌,我们永远无法经验。事物果真就同我们看到的那样真实吗?笛卡尔的恶魔假设真的只是假设吗?
胡塞尔的现象学强调“回到事物本身”(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而不是“回到康德”。现象学研究一切的原则之原则即直观。悬搁一切传统哲学思考、意见与前见。在其自身被给予性中追问事物,即主张无前提性。呈现出来的事物本身是何面貌就是何面貌。现象学认为你看到了什么,那就是什么,就是事物的本质,为何要假设一个永远也经验不到的、不存在的逻辑本体。胡塞尔无疑将笛卡尔的清楚明白(Clarté et distinction)原则更彻底地推进了一步。其学生海德格尔主张“面向事情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他是个反叛的学生,承认前提是我们揭示现象的必要之物。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运大同篇》对孔子的名正思想进行了发挥。“文艺工作者要有文化,当医生的要会医术,游泳运动员要会游泳”,我经常看到有人用这种看似语义重复的“废话”来进行讽刺。事实上,让事物回到事物本身并非易事。“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帛书《老子》第二十章)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街道上的招牌必须统一格式不能引人注目,床上不能躺人”的规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大量的理工科教科书,无论中外,总是充斥着各种炫技(由 xxx 可得、易证)和防御性证明(注意到、显然),甚至作者本人都不会做印刷在他书中的练习题。
然而事实是,计算机科学作为一种科学,是基于经验主义的。如果真的仅从超越于计算机本身之上的理论上进行研究,计算机科学存在的合法性会被消解掉——这个世界果真存在吗?研究这些真的有意义吗?如果就连快乐本身也是不存在的呢?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不会涉足计算机相关的科学研究,也不会在英特尔、AMD 这些公司工作,更难取得相关的博士文凭。满足于复制粘贴的快乐真的是一种过错吗?有多少人愿意接受洞穴外太阳的照射?苏格拉底强调德性的重要性,并一再强调“认识你自己”,可苏格拉底是被雅典公民投票投没的。其实大部分所谓的理论也不过是另一种可以复制粘贴的内容。你可以将 C 语言追溯到汇编,再到处理器指令,信号与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CPU 设计,物理学,数学。然后呢?到数学真的就结束了吗?科学与数学从不,且也无法研究本质,科学仅仅研究现象。换言之,科学中本不存在所谓“道”,只有“术”。若你仅仅满足于此,那不过也只是苦难哲学罢了。庄子在《南华经》中就说明了这一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们真的能拥有知识而不是意见吗?苏格拉底是反对的。
事实上,若强行从《老子》中抽象出“道”与“术”,你会发现二者并不矛盾亦难分高下。你从后辈道人的作品也能看出来,看过《仙剑奇侠传》的人应该对《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这几句话并不陌生:“人道眇眇,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天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惟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人道渺茫有归处,而仙道不知所归。难道仙道会比人道高深到哪里去吗?电视剧《士兵突击》(第三集开头)中,李梦说“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道”并非是对“术”的简单否定,其实是又一阶段的“术”。“究竟谁能说得清,道路向何方延伸?又要谁能说清,日子向何方流逝?”恩雅的回答是“Only Time”。冯·诺依曼说“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如果有人不相信数学是简单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生有多复杂)”可见平凡的人生是难理解,最难渡过的存在。的确,复制粘贴,人人都可以做,而问题在于,究竟谁做了?我们需要有人复制粘贴:人人都想当医生,那大街上的垃圾谁去清理,谁去扫大街?而垃圾总是存在的,总是需要清理的——不能因为你把街道上的垃圾桶藏起来了就骗自己说没有垃圾,那样只会把所有地方都变成垃圾桶。“玻璃晴朗,桔子辉煌。”现在的学院研究学者,把康德研究的比康德本人都要“清楚明白”,其著作更是康德本人著作量的万倍还不止。但是这当中究竟有几个人能留名于哲学史?有哪几个人的哪几本著作,超越了康德本人的批判理论?他们都在复制粘贴罢了。你难道指望人人如龙,每个人都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吗?这是可能的吗?如果没有超越于他们,你同复制粘贴亦无任何区别。然而,这些工作真的是毫无意义的吗?我看到了太多粗制滥造的哲学史教程,对经典文献的人名翻译都是错误的。没有人能够站出来写一本大家都能看懂的书。有多少人在二十年前就说要完成某某书籍的翻译或创作,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申请的 CIP 和 ISBN 是多少。难道每个人都是佛陀,可以无师自通顿悟大道吗?还是说每个人都是维特根斯坦,不需要看哲学史也能成为哲学家吗?
韩愈认为自己是儒家道统的正统继承人,一生旨在复兴儒学,排抑佛老。《师说》也不例外:韩愈以师道为手段希望培养能够弘扬儒道的士大夫,以期重振儒学。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师道”是可能的吗?教育是可能的吗?启蒙与现代化是可能的吗?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很多人看似在追求所谓道,但是对科学的认识在根本上确是错得离谱,也不愿挣脱洞穴的枷锁。真理的确似太阳,问题在于,我们始终都在洞穴中。自以为在洞穴外的人仍然处在另一处洞穴中。坦白讲,我不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的确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需要快乐。很显然,《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看似是对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具体发挥。但是实际上,哪怕韩愈一生抨击佛法,但是这几句话却明显受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在佛法中时常有此讨论:这也是宗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明显差异,弟子和师父面对神时都是相同的地位,是共同学习的身份。
“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当向前直观。要修平你脚下的路,坚定你一切的道。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脚离开邪恶。”(箴言 4:25-27)“所以,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马太福音 23:3)“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马太福音 7:16-17)“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帛书《老子》第四十六章)我请问,如果自诩 FreeBSD 社区,所有成员每日都在进行空谈,这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与绝大多数操作系统不同,BSD 既提供了二进制包供用户快速安装,亦提供了源代码的方式来供用户自定义配置。古今两种思潮汇聚于此。如果有人既悬置道,也悬置术——正如此篇文章一样。很难想象他该有多么快乐呐!在现在的时代里,快乐是极难获得的。睁眼看看这个世界,有哪一点是能够让人满足的?郭德纲都说这年头花钱能买个高兴已经是不易了。“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这个世界真的会变好吗?“梁漱溟之问”深深困扰着几代学者。FreeBSD 真的会变好吗?我真的会变好吗?深深困扰着我。
其实无论你怎样解读道家或《老子》,都难免被那一抹消极的哀彩抚摸。这个世界存在的真实性与否也不能掩盖她的恶。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失去他们的家园。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过于复杂的理论除了让自己失去传人外没有任何好处,这点在中国佛教史上体现的很明确。“想不明白的不要想,弄不清楚的不要弄,做不出来的不要做”:回归自然,回到简朴的社会是道德经反复陈述的箴言。我们看到了什么,那就是什么,即使他背后可能有更大的存在,你也无法否认,我们看到的事物,她就是如此。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所有人都在无穷地重现昨日。回到复制粘贴,就是回到这种简单的三点一线乃至两点一线的琐碎生活。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绝大部分人搜索教程,查找方案并不是为了什么追求真理或满足好奇心,而是为了谋生罢了。你所追求的真理早在面试的时候被你背的 Java 八股文和你在平台上刷的无穷的算法题目所覆写了。这些真的有意思,有意义,有乐趣吗?说这些我都觉得好笑和荒唐。如今抬头看看天,除了塔吊的灯和雾霾以及脚下的坑,绝没有星星。郭德纲说:“先搞笑吧,相声要是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