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SD 中文社区 2025 第二季度问卷调查
FreeBSD 中文社区(CFC)
VitePress 镜像站QQ 群 787969044视频教程Ⅰ视频教程Ⅱ
  • FreeBSD 从入门到追忆
  • 中文期刊
  • 状态报告
  • 发行说明
  • 手册
  • 网络文章集锦
  • 笔记本支持报告
  • Port 开发者手册
  • 架构手册
  • 开发者手册
  • 中文 man 手册
  • 文章
  • 书籍
  • FreeBSD 从入门到追忆(第三版:草稿)
  • 编辑日志
  • 目录
  • 致谢
  • 初版序言:好望角与塔吊
  • 再版序言:回到复制粘贴,面向教程本身
  • 三版序言: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草稿)
  • 前言
  • 第 1 章 FreeBSD 初见
    • 第 1.1 节 操作系统的历程:UNIX、Unix-like、Linux & FreeBSD
    • 第 1.2 节 FreeBSD 简史
    • 第 1.3 节 谁在使用 FreeBSD?
    • 第 1.4 节 为什么要使用 FreeBSD?
    • 第 1.5 节 Linux 用户迁移指南
    • 第 1.6 节 FreeBSD 桌面发行版
  • 第 2 章 安装 FreeBSD
    • 第 2.1 节 安装前准备(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2 节 FreeBSD 安装图解(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3 节 UNIX 基础(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4 节 命令行基础(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5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Mware Workstation Pro
    • 第 2.6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irtual Box
    • 第 2.7 节 手动安装双系统(先安装 FreeBSD)
    • 第 2.8 节 手动安装双系统(后安装 FreeBSD)
    • 第 2.9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Apple M1 & Parallels Desktop 20
    • 第 2.10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Apple M1 & VMware Fusion Pro
    • 第 2.11 节 Qemu 安装 RISC-V FreeBSD(基于 x86 Windows)
    • 第 2.12 节 云服务器安装 FreeBSD(基于腾讯云轻量云)
    • 第 2.13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Hyper-V
  • 第 3 章 包管理器与 FreeBSD 系统更新
    • 第 3.1 节 FreeBSD 镜像站现状
    • 第 3.2 节 FreeBSD 换源方式
    • 第 3.3 节 gitup 的用法
    • 第 3.4 节 通过 pkg 包管理器安装二进制包
    • 第 3.5 节 通过 Ports 以源代码方式安装软件
    • 第 3.6 节 通过 DVD 安装软件
    • 第 3.7 节 通过 freebsd-update 更新 FreeBSD
    • 第 3.8 节 通过源代码更新 FreeBSD
    • 第 3.9 节 使用 pkgbase 更新 FreeBSD
  • 第 4 章 桌面环境
    • 第 4.1 节 显卡驱动(英特尔、AMD)
    • 第 4.2 节 显卡驱动(NVIDIA)
    • 第 4.3 节 GNOME
    • 第 4.4 节 Mate
    • 第 4.5 节 Xfce
    • 第 4.6 节 Cinnamon
    • 第 4.7 节 Lumina
    • 第 4.8 节 LXQt
    • 第 4.9 节 bspwm
    • 第 4.10 节 IceWM
    • 第 4.11 节 Budgie
    • 第 4.12 节 i3wm
    • 第 4.13 节 CDE
    • 第 4.14 节 Hyprland
    • 第 4.15 节 LXDE
    • 第 4.16 节 Window Maker
    • 第 4.17 节 Fluxbox
    • 第 4.18 节 KDE6
    • 第 4.19 节 主题美化
    • 第 4.20 节 远程桌面
    • 第 4.21 节 root 登录桌面
  • 第 5 章 中文环境配置
    • 第 5.1 节 本地化环境变量
    • 第 5.2 节 Fcitx 输入法框架
    • 第 5.3 节 IBus 输入法框架
    • 第 5.4 节 五笔输入法
    • 第 5.5 节 Firefox 与 Chromium
    • 第 5.6 节 QQ(Linux 版)
    • 第 5.7 节 更换字体
    • 第 5.8 节 金山 WPS(Linux 版)
    • 第 5.9 节 压缩与解压
    • 第 5.10 节 微信(Linux 版)
  • 第 6 章 多媒体与外设
    • 第 6.1 节 声卡
    • 第 6.2 节 蓝牙
    • 第 6.3 节 打印机
    • 第 6.4 节 触摸板
    • 第 6.5 节 音频播放器
    • 第 6.6 节 视频播放器
    • 第 6.7 节 音频图形图像处理
  • 第 7 章 代理服务器
    • 第 7.1 节 HTTP 代理
    • 第 7.2 节 V2ray
    • 第 7.3 节 Mihomo(原 Clash)
    • 第 7.4 节 OpenVPN
  • 第 8 章 账户与权限
    • 第 8.1 节 sudo 与 doas
    • 第 8.2 节 用户与组
    • 第 8.3 节 用户权限
  • 第 9 章 Jail
    • 第 9.1 节 Jail 配置
    • 第 9.2 节 Jail 更新
    • 第 9.3 节 使用 Qjail 管理 Jail
  • 第 10 章 虚拟化
    • 第 10.1 节 通过 BVCP 以网页管理 BHyve
    • 第 10.2 节 使用 bhyve 安装 Windows 11(vm-bhyve)
  • 第 11 章 计算机概论
    • 第 11.1 节 存储卡参数简介与测试
    • 第 11.2 节 总线接口与协议
    • 第 11.3 节 网络基础
    • 第 11.4 节 操作系统
    • 第 11.5 节 MySQL 数据库
  • 第 12 章 引导恢复与 TTY 配置
    • 第 12.1 节 单用户模式与密码重置
    • 第 12.2 节 配置 rEFInd(双系统用)
    • 第 12.3 节 FreeBSD 中文 TTY 控制台
    • 第 12.4 节 引导界面与控制台界面
    • 第 12.5 节 Grub & UEFI 与 efibootmgr
  • 第 13 章 FreeBSD 系统管理
    • 第 13.1 节 FreeBSD src 源码概览
    • 第 13.2 节 FreeBSD 系统概览
    • 第 13.3 节 bsdconfig 系统配置工具
    • 第 13.4 节 SSH 配置与相关工具
    • 第 13.5 节 BSD init 管理服务
    • 第 13.6 节 利用脚本自动生成 BSDlibc 库文本
  • 第 14 章 网络管理
    • 第 14.1 节 TCP 堆栈
    • 第 14.2 节 WiFi
    • 第 14.3 节 USB 网络共享(USB tethering)
    • 第 14.4 节 USB 网卡 & 以太网卡
  • 第 15 章 FreeBSD 防火墙
    • 第 15.1 节 网络参数配置命令
    • 第 15.2 节 Packet Filter(PF)
    • 第 15.3 节 IPFilter(IPF)
    • 第 15.4 节 ipfirewall(IPFW)
    • 第 15.5 节 Fail2Ban(基于 IPFW、PF、IPF)
  • 第 16 章 服务器
    • 第 16.1 节 FTP 服务器
    • 第 16.2 节 MinIO 对象存储服务
    • 第 16.3 节 Gitlab-EE
    • 第 16.4 节 时间服务
    • 第 16.5 节 WildFly
    • 第 16.6 节 Rsync 同步服务
    • 第 16.7 节 Samba 服务器
    • 第 16.8 节 NFS 服务器
    • 第 16.9 节 Webmin
  • 第 17 章 网络服务器
    • 第 17.1 节 Apache
    • 第 17.2 节 Nginx
    • 第 17.3 节 PHP 8.X
    • 第 17.4 节 MySQL 5.X
    • 第 17.5 节 MySQL 8.X
    • 第 17.6 节 NextCloud——基于 PostgreSQL
    • 第 17.7 节 Telegraf+InfluxDB+Grafana 监控平台
    • 第 17.8 节 PostgreSQL 与 pgAdmin4
    • 第 17.9 节 AList
    • 第 17.10 节 prometheus 监控部署
    • 第 17.11 节 MongoDB 80
    • 第 17.12 节 Tomcat
    • 第 17.13 节 Caddy
    • 第 17.14 节 OnlyOffice(基于 PostgreSQL)
    • 第 17.15 节 Zabbix 监控(基于 PostgreSQL)
  • 第 18 章 嵌入式(树莓派、RISCV)
    • 第 18.1 节 树莓派简介与配件选用
    • 第 18.2 节 树莓派安装 FreeBSD
    • 第 18.3 节 树莓派 FreeBSD 配置
    • 第 18.4 节 树莓派与 Linux 兼容层
    • 第 18.5 节 树莓派与 OpenBSD
    • 第 18.6 节 在 RISCV 开发板上安装 OpenBSD
    • 第 18.7 节 Radxa X4(x86)
  • 第 19 章 文学故事
    • 第 19.1 节 BSD 与哲学家 George Berkeley(乔治·贝克莱)
    • 第 19.2 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Fiat Lux”(要有光)
  • 第 20 章 游戏与科学
    • 第 20.1 节 游戏
    • 第 20.5 节 科研与专业工具
    • 第 20.6 节 我的世界(Minecraft)
  • 第 21 章 Linux 兼容层
    • 第 21.1 节 Linux 兼容层实现
    • 第 21.2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CentOS(FreeBSD Port)
    • 第 21.3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Ubuntu/Debian
    • 第 21.4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ArchLinux bootstrap
    • 第 21.5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archlinux-pacman
    • 第 21.6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OpenSUSE
    • 第 21.7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Gentoo Linux
    • 第 21.8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Rocky Linux
    • 第 21.9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Slackware Linux
    • 第 21.10 节 RockyLinux 兼容层(FreeBSD Port)
    • 第 21.11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Deepin
    • 第 21.12 节 Linux 兼容层与 Jail
    • 第 21.13 节 Linux 兼容层故障排除与未竟事宜
  • 第 22 章 编程环境与软件开发
    • 第 22.1 节 如何报告 Bug
    • 第 22.2 节 如何开发一个 Port
    • 第 22.3 节 如何参与 FreeBSD 开发
    • 第 22.4 节 C/C++ 环境的配置
    • 第 22.5 节 Java 环境的配置
    • 第 22.6 节 QT 环境的配置
    • 第 22.7 节 Python 与 VS Code
    • 第 22.8 节 Rust/Go 环境的配置
    • 第 22.9 节 Shell
    • 第 22.10 节 通过 IDA 7 调试 FreeBSD
    • 第 22.11 节 如何订阅 FreeBSD 的邮件列表
    • 第 22.12 节 code-server 和 clangd
    • 第 22.13 节 Node.js
  • 第 23 章 文件系统与磁盘管理
    • 第 23.1 节 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 第 23.2 节 ZFS
    • 第 23.3 节 磁盘扩容
    • 第 23.4 节 NTFS & Fat32
    • 第 23.5 节 Swap 交换分区的设置
    • 第 23.6 节 Linux 文件系统
    • 第 23.7 节 ZFS 磁盘加解密
  • 第 24 章 DragonFly BSD
    • 第 24.1 节 DragonFly BSD 概述
    • 第 24.2 节 安装 DragonFly BSD
    • 第 24.3 节 配置 DragonFly BSD
  • 第 25 章 TwinCAT/BSD
    • 第 25.1 节 TwinCAT/BSD 系统安装与基本配置
    • 第 25.2 节 TwinCAT/BSD 开发环境配置
  • 第 26 章 OpenBSD
    • 第 26.1 节 OpenBSD 概述
    • 第 26.2 节 安装 OpenBSD
    • 第 26.3 节 配置 OpenBSD
    • 第 26.4 节 OpenBSD 包管理器
    • 第 26.5 节 桌面与其他软件
  • 第 27 章 NetBSD
    • 第 27.1 节 NetBSD 概述
    • 第 27.2 节 NetBSD 安装图解
    • 第 27.3 节 NetBSD 换源与包管理器
    • 第 27.4 节 桌面与中文环境常用软件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LogoLogo

FreeBSD 中文社区(CFC) 2025

在本页
  • 启动安装盘
  • 设定键盘布局
  • 设定主机名
  • 选择要安装的组件
  • 磁盘分区
  • Auto (ZFS)(使用 ZFS 作为 / 文件系统)
  • Auto (UFS)(使用 UFS 作为 / 文件系统)
  • 设置 root 密码
  • 网络设置
  • 以太网卡设置
  • 无线网卡/ WiFi 设置
  • 时区设置
  • 启动服务设置
  • 安全加固
  • 安装固件
  • 创建普通用户
  • 结束安装
  • 欢迎来到 FreeBSD 世界
  • 故障排除与未竟事宜
在GitHub上编辑
导出为 PDF
  1. 第 2 章 安装 FreeBSD

第 2.2 节 FreeBSD 安装图解(新手入门版本)

上一页第 2.1 节 安装前准备(新手入门版本)下一页第 2.3 节 UNIX 基础(新手入门版本)

最后更新于3天前

技巧

视频教程见


以下安装说明基于 FreeBSD-14.2-RELEASE-amd64-disc1.iso。-dvd1.iso 和 -memstick.img 大同小异。

警告

本文基于 VMware 17 进行演示(使用 UEFI)。

若是物理机,请考虑使用 + 。

警告

如果要在 VMware 虚拟机使用 UEFI,必须使用 FreeBSD 13.0-RELEASE 及以上,否则启动会花屏。

启动安装盘

此界面无需任何操作,等待十秒,可自动进入 1. Boot Installer [Enter];亦可以直接按 回车键 进入。

按 空格键 可暂停,可选定以下选项。

技巧

如果按其他任意键盘会进入提示符 OK,可输入 menu 再按 回车键 返回菜单。

以下操作:按最开头的数字可进行选定。on 代表已开启,off 代表已关闭。

选项
解释

1. Boot Installer [Enter]

用于安装系统

2. Boot Single user

单用户模式,找回 root 密码和修复磁盘时会用到

3.Escape to loader prompt

离开菜单,进入命令模式,进入后输入 reboot 回车可重启

4.Reboot

重启

5. Cons: Video

选择输出模式:视频(Video)、串口(Serial)、同时输出,但串口优先(Dual (Serial primary)、同时输出,但视频优先(Dual (Video primary) 可选)

6. Lernel: default/kernal (1 of 1)

选择要启动的内核

7. Boot Options

启动参数

1. Back to main menu [Backspace]

按 删除键 可返回上级菜单

2. Load System Defaults

恢复默认配置

3. ACPI

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

4. Safe Mode

安全模式

5. Single user

单用户模式

6. Verbose

啰嗦模式,增加更多调试信息输出

欢迎菜单。

欢迎使用 FreeBSD!你想要开始安装还是使用 Live 系统?

选中 install,按下 回车键 可进行安装。中间 Shell 是命令行,左右侧 Live System 是 LiveCD 模式。

技巧

以下若无特别说明,按 TAB 键 或者 方向键 可选择不同条目;按 回车键 可以选定高亮条目;

技巧

注意观察图片中的红色加粗大写首字母,如 Install、Shell 和 Live System 中的 I、S、L 分别是红色加粗大写的。若你直接按键盘上面的对应按键(无论大小写),均会选定并直接进入该界面。

警告

无论在任何步骤,按 ESC 键 均 不能 返回上一菜单,都会直接跳到下一步直至退出安装或结束安装。

设定键盘布局

FreeBSD 系统控制台驱动程序默认使用标准 US (美式)键盘布局。可以在下面选择别的键盘布局。

这里是键盘布局菜单,直接按 回车键 使用默认键盘布局即可(因目前中国使用美式键盘布局)。

设定主机名

请选择此机器的主机名。如果你正运行在受管理的网络上,请向你的网络管理员询问合适的名称。

此处为设置主机名菜单。

警告

不要 在这一步直接按 回车键!这样会导致主机名为空!登录管理器 sddm 会无法启动。

选择要安装的组件

选择要安装的可选系统组件

技巧

以下若无特别说明,按 空格键 可以选中条目——就是让 [ ] 变成 [ * ]。

推荐:在默认的基础上,额外 选中 src 即可。因为部分显卡驱动(如 drm)和其他程序需要 src,经测试 lib32 后天安装无效。

警告

不要 选择 kernel-dbg、lib32、src 以外的组件,需要联网安装,极慢。如有需要可以自己后天安装。

如果在安装中出现应该选用哪个镜像站这个问题,是因为你全选了组件,请不要这样做。

选项
解释

base-dbg

基本系统调试工具

kernel-dbg

内核调试工具

lib32-dbg

32 位应用程序的兼容库的调试工具

lib32

用于在 64 位 FreeBSD 上运行 32 位应用程序的兼容库

ports

ports

src

系统源代码

tests

测试工具

磁盘分区

分区菜单。你希望如何分区你的磁盘?

配置选项
中文说明

Auto (ZFS) – Guided Root-on-ZFS

自动 (ZFS) – 引导式 ZFS root 分区

Auto (UFS) – Guided UFS Disk Setup

自动 (UFS) – 引导式 UFS 磁盘设置

Manual – Manual Disk Setup (experts)

手动 – 手动磁盘设置(适合专家)

Shell – Open a shell and partition by hand

Shell – 打开 Shell 并手动分区

文件系统详解见其他章节(可手动分区解压 txz 文件以自定义,参见其他章节)。这里,推荐选择默认选项 auto ZFS:一般来说,内存小于 8GB 的应该选择 UFS,内存 8G 及以上的应该选用 ZFS。

手动分区和 Shell 分区参见手动安装 FreeBSD 相关章节。

Auto (ZFS)(使用 ZFS 作为 / 文件系统)

技巧

经过测试,实际上 256M 内存也能用 ZFS(UEFI);若使用旧的 BIOS,128M 内存足矣。

注意

如果使用手动分区一直提示分区表损坏(corrupted)或类似字样,请先退出重启,进入 shell 模式,刷新分区表:

# gpart recover ada0

你在手动安装的时候可以判断是哪块硬盘,以确定 ada0 这个参数是多少。

如果不确定自己的硬盘是哪块(比如分不清是 da0 还是 nv0 之类的):可使用图片中的命令查看。

刷新后,输入 bsdinstall 即可进入安装模式。

正在探测设备,请稍候(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现代计算机应该选择 GPT+UEFI。较老的计算机(比如 2013 年以前的)应该选择选项 GPT(BIOS)——此默认选项同时兼容二者。

配置选项
中文
说明

>> Install Proceed with Installation

>> 安装 继续安装

T Pool Type/Disks: stripe: 0 disks

存储池类型/磁盘:条带化:0 块磁盘

详细说明见下

- Rescan Devices *

- 重新扫描设备 *

- Disk Info *

- 磁盘信息 *

N Pool Name zroot

存储池名称 zroot

默认池名 zroot

4 Force 4K Sectors? YES

强制 4K 扇区?是

4K 对齐

E Encrypt Disks? NO

加密磁盘?否

加密后的登录系统方案请参照本书其他文章

P Partition Scheme

GPT (UEFI) 分区方案 GPT (UEFI)

只有老电脑才需要 GPT (BIOS+UEFI) 等选项

S Swap Size 2g

交换分区大小 2g

如果你的确不需要 Swap,Swap Size 输入 0 或 0G 即可不设置交换分区。

M Mirror Swap? NO

交换分区镜像?否

是否在多个磁盘之间镜像交换分区,若选否,则每个磁盘的交换分区是独立的

W Encrypt Swap? NO

加密交换分区?否

技巧

如果在此处设置 P Partition Scheme 为 GPT (UEFI) 而非其他,后续分区与系统更新过程会更加简单。

注意

最好想清楚再设置 Swap Size(即交换分区)的大小(一般理论是内存的两倍,但由于设计问题,不应超过 64G),因为 zfs、ufs 文件系统都是不能缩小文件系统的,而 dd 一个 swap 文件或文件系统会有负面作用。

技巧

如果分不清应该后续选择哪块磁盘,可以在此步选择 - Disk Info *,查看磁盘信息:

此界面,选中磁盘按 回车键 可查看详情;选中 <Back> 可返回上一菜单。

此界面按 上下方向键 可浏览。按 回车键 可返回到上一菜单。

选择虚拟设备类型:

配置选项
中文
特点

Stripe

条带化,即 RAID 0

无冗余,一块硬盘即可

mirror

镜像,即 RAID 1

n 路镜像,最少需要 2 块硬盘

raid10

RAID 1+0

n 组 2 路镜像,最少需要 4 块硬盘(要求偶数块硬盘)

raidz1

RAID-Z1

单冗余 RAID,最少需要 3 块硬盘

raidz2

RAID-Z2

双冗余 RAID,最少需要 4 块硬盘

raidz3

RAID-Z3

三重冗余 RAID,最少需要 5 块硬盘

我们直接按 回车键 使用默认的 Stripe 即可。

选中你的硬盘,直接按 回车键 即可。

技巧

如果你要把系统安装到 U 盘或移动硬盘,但系统并未识别出来,请重新插拔一下存储设备。然后按上面的 - Rescan Devices *,重新扫描下设备,应该就可以了。

注意

如果你的硬盘是 eMMC,可能会出现三个选项,类似于 mmcsd0、mmcsd0boot0 和 mmcboot1。请选择 mmcsd0。另外如果多硬盘与 eMMC 共存,若另一块硬盘分区量大于 5 个,eMMC 中的 FreeBSD 会卡在 Mounting from zfs:zroot/ROOT/default failed with error 22: retrying for 3 more seconds。且若手动指定,会直接 Panic。疑似 Bug,但我不知道如何报告,无法获取进一步的细节。

最后机会!你确定要销毁以下磁盘的当下内容吗:

这是最后一次警告与确认。你的确已经备份完成,指定磁盘全盘都会被格式化。按 方向键 和 Tab 键 可左右切换到 <YES>,按 回车键 可选定之。

警告

这是全盘安装,会丢失所有数据!非全盘安装请参考本书其他文章。

Auto (UFS)(使用 UFS 作为 / 文件系统)

你想如何对你的磁盘进行分区?

技巧

若选择 Partition(分区),选项同下文。

你是想使用整个磁盘还是将其分区以与其他操作系统共享?使用整个磁盘将擦除当前存储在那里的所有目录。

为该卷选择分区方案

英文
中文
注释

APM Apple Partition Map

苹果分区表

苹果 PowerPC 用(2006 以前)

BSD BSD Labels

BSD 磁盘标签

仅 BSD 可识别

GPT GUID Partition Table

GPT 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

现代计算机使用(2013+)

MBR DOS Partitions

MBR 主引导记录分区表

老式计算机使用(XP、Win7 年代)

请审查磁盘设置。若无问题,可点击 “Finish”(完成)按钮

英文
中文

Create

创建

Delete

删除

Modify

调整

Revert

还原

Auto

自动

Finish

完成

你的更改不会被保存到磁盘。如果你选择了覆盖现有数据。它将被删除。你确定要提交你的更改吗?

英文
中文

Commit

提交

Revert & Exit

还原并退出

Back

返回

初始化磁盘——此界面一闪而过


设置 root 密码

请选择系统管理账户(root)的密码:输入的字符不可见。正在更改要安装的系统的 root 密码。

此处输入 root 密码,密码不会显示在屏幕上,输入后就是 什么也没有,其他地方的密码亦如此。要求重复输入两次以确认一致性。密码强度默认无要求。

网络设置

以太网卡设置

请选择一个网络接口进行配置

即选择网卡。按 方向键 可切换,按 回车键 可选定。

你希望为此接口配置 IPv4 吗?

配置 IPv4。按 回车键 可选定。

你希望使用 DHCP 配置此接口吗?

配置使用 DHCP。按 回车键 可选定。

你希望为此接口配置 IPv6 吗?

配置 IPv6。因本教程未使用 IPv6,故选 No,按 回车键 可选定。如有需要可自行配置 IPv6。

配置解析器

一般保持 DHCP 获取的 DNS 即可,也可以使用其他 DNS。此处使用了阿里 DNS 223.5.5.5。按 方向键 可切换,按 回车键 可选定。

无线网卡/ WiFi 设置

注意

博通网卡请安装后再参照 WiFi 章节进行处理。

请选择网络接口进行配置

更改地区/国家(FCC/US)?

修改 WiFi 区域码,按回车确认。

选择你的区域码

我们应该选 NONE ROW。

选择你的地区

选择区域:

等待 5 秒钟,正在扫描无线网络……

扫描。

技巧

只要能识别出来网卡,肯定就是能用的,但是在安装系统的时候不一定能够正确搜索出 WiFi。请你置空,安装完成后重启到新系统,再参照 WiFi 章节进行处理。

在列表中找寻你的 WiFi,找不到的话请你换下路由器的信道。

选择你要链接的无线网络

输入 WiFi 密码即可链接:

你想要为此接口配置 IPv4 吗

配置 IPv4。按 回车键 可选定。

你希望使用 DHCP 配置此接口吗?

配置使用 DHCP。按 回车键 可选定。

你希望为此接口配置 IPv6 吗?

配置 IPv6。因本教程未使用 IPv6,故选 No,按 回车键 可选定。如有需要可自行配置 IPv6。

配置解析器

一般保持 DHCP 获取的 DNS 即可,也可以使用其他 DNS。此处使用了阿里 DNS 223.5.5.5。按 方向键 可切换,按 回车键 可选定。

参考文献

时区设置

选择地区

设置时区。中国位于 5 Asia(亚洲)。按 方向键 可切换,按 回车键 可选定。

设置国家或区域

中国选择 9 China(中国)。按 方向键 可切换,按 回车键 可选定。

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时间,即北京时间,请选择 1 Beijing Time(北京时间)。按 方向键 可切换,按 回车键 可选定。

时区缩写 'CST' 看起来合理吗?

我们使用中国标准时间:China Standard Time(CST),没有问题,按 回车键 选定 Yes。

时间与日期

按 回车键 即可。

时间与日期

按 回车键 即可。

启动服务设置

选择你希望在开机时启动的服务

警告

不要全选!

选项
解释

local_unbound

启用 Unbound。这是基本系统预置的 unbound,仅用于本地缓存转发解析器使用。注意:如果开启,你的系统将不会正确联网,需要手动配置 DNS。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不建议开启

sshd

开启 ssh 服务

moused

在 tty 界面显示鼠标

ntpd

用于自动时钟同步的网络时间协议(NTP)守护程序

ntpd_sync_on_start

开机同步时间

powerd

电源管理,CPU 频率动态调整

dumpdev

启用崩溃转储,用于调试系统

安全加固

选择系统安全加固选项

这里是安全加固部分,可根据需要自行选定。

技巧

在 FreeBSD 14 以前版本的安装中,在这一步会出现 disable_sendmail,请选定之,如果不禁止这个服务会使你在每次开机的时候卡上几分钟,而且这个服务本身没什么用,发邮件用的。

选项
解释

0 hild_uids

隐藏其他用户的进程

1 hide_gids

隐藏其他组的进程

2 hide_jail

隐藏 jail 中的进程

3 read_msgbuf

禁止非特权用户读取内核消息缓冲区(一般用 dmesg 查看)

4 proc_debug

禁用非特权用户的进程调试功能

5 random_pid

进程的 PID 随机化

6 clear_tmp

在开机时清除 /tpm

7 disable_syslogd

禁用 Syslogd 网络套接字(禁用远程日志记录)

8 secure_console

启用控制台密码(单用户模式下也需要 root 密码)

9 disable_ddttrace

禁止 DTrace 破坏性(destructive)模式

安装固件

此图片来自虚拟机安装界面。

此图片来自物理机安装界面(使用采集卡)

警告

你最好在这一步取消勾选,即不安装任何固件(安装了也是有问题的),否则你会无限期卡在这里,因为网络问题。如果你不记得需要安装什么,可以在安装好后用命令 fwget 看一下。

此图片来自物理机安装界面(使用采集卡)

创建普通用户

你现在希望向已安装的系统添加用户吗?

如需创建,请按 回车键 选 Yes;如果不需要普通用户,是 root 敢死队,请用 方向键 选 No。

技巧

绝大多数登录管理器都是默认禁止 root 用户登录。换言之,如果不进行一定的修改(参见其他章节),在默认状态下,你可能无法用 root 登录桌面。虽然在默认状态下 FreeBSD 不带桌面,或者还可以直接 startx。

注意

如果你要创建普通用户,请务必将其加入到 wheel 组中(请参见箭头位置)。

FreeBSD Installer
========================
Add Users

Username: ykla # 此处输入用户名
Full name: # 此处输入用户全名
Uid (Leave empty for default):  # 用户 UID
Login group [ykla]: # 用户主组
Login group is ykla. Invite ykla into other groups? []: wheel # 此处输入“wheel”,邀请用户“ykla”加入附加组“wheel”以便于使用命令 su
Login class [default]: # 用户分级
Shell (sh csh tcsh nologin) [sh]: # 用户默认 shell
Home directory [/home/ykla]: # 用户家目录
Home directory permissions (Leave empty for default): # 用户家目录权限
Use password-based authentication? [yes]:  # 是否启用密码验证
Use an empty password? (yes/no) [no]:  # 是否使用空密码
Use a random password? (yes/no) [no]:  # 是否使用随机密码
Enter password:  # 输入密码,密码不显示在屏幕上,也不会是 ****,就是什么也没有
Enter password again:  # 重复输入密码,密码不显示在屏幕上,也不会是 ****,就是什么也没有
Lock out the account after creation? [no]: # 创建账户后锁定账户
Username    : ykla
Password    : *****
Full Name   : 
Uid         : 1001
Class       : 
Groups      : ykla wheel
Home        : /home/ykla
Home Mode   : 
Shell       : /bin/sh
Locked      : no
OK? (yes/no) [yes]: # 看起来正常吗
adduser: INFO: Successfully added (ykla) to the user database. # 已成功将 ykla 添加到用户数据库
Add another user? (yes/no) [no]: # 是否还要再添加一位用户

其他参数可以保持默认设置不变。在 FreeBSD 14 及以后,所有用户的默认 shell 都被统一为了 sh。

最后会询问 Add another user? (yes/no) [no],按 回车键 即可完成创建;

若输入 yes,按 回车键 可创建第二个普通用户。

结束安装

你的 FreeBSD 系统设置即将完成。你现在可以修改你的配置选项。此菜单之后,你可使用 shell 进行更复杂的更改。

按 回车键 可结束安装。

安装现已完成。在退出安装程序前,你是否想在新系统中打开 shell 以进行最后的手动修改?

按 回车键 可完成安装。

FreeBSD 安装完成!你现在是否希望重新启动并进入已安装的系统?

按 回车键 可重启进入新安装的系统。

欢迎来到 FreeBSD 世界

安装后重启到 FreeBSD 新系统:

完全启动后:

技巧

FreeBSD 基本系统并无图形界面,亦未安装 Xorg,所以就是这个样子的。

输入用户名 root 和安装的时候设置的 root 密码登录到系统。

技巧

密码是不会显示在屏幕上的,也不会是 ***,就是什么也没有,输入了回车即可。

故障排除与未竟事宜

  • 无法进入安装界面

    若是虚拟机,请检查自己的配置;

    若是物理机:

请依次检查如下列表:

  • 你是普通家用电脑吗?

  • 处理器是 intel 或 amd?

  • 是否关闭了 BIOS 里的安全启动(Secure Boot)?

  • 是否下载了最新版本的 RELEASE 镜像?

  • 你下载的镜像后缀名是不是 img?

  • 镜像校验(sha256)是否通过?

  • 你下载的镜像带有 amd64(普通家用电脑)字样吗?

    • 看清楚是 amd64 不是 arm64(开发板用)!

  • 你的 U 盘是扩容的吗?

  • 你是否使用了 Ventoy?

  • 重启后又进入了安装界面

    若是虚拟机,请主动弹出/断开 DVD 开机自动连接,然后重启;若是物理机,请拔出 U 盘或弹出安装光盘,然后重启。

  • 卡在某项服务

    在以前的版本安装中,可能在启动时长期卡在 sendmail 等服务,或者需要配置静态 IP 地址,但是系统一直在尝试 DHCP。

    可以尝试输入 ctrl + c 中断该服务,以启动系统。

FreeBSD 14.2 RELEASE 的 / 分区支持 UFS 和 ZFS 两种文件系统。旧版 FreeBSD 系统 root 分区仅支持 UFS 一种文件系统:bsdinstall 从 10.0 支持 zfs,手动安装的话至迟 8.0 就用 zfs 作为根分区了。

原因详情见 ,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 bug。

,对应编码请参考系统中的 /etc/regdomain.xml 文件。

不要 选 local_unbound,会影响 DNS,见 。除非你知道这是什么。

自动检测安装所需固件(14.2 )。

是否从 下载的镜像?

刻录软件请使用 ,不要用

若仍出现问题,请先在 使用英语询问;若无果,可按其他章节指引提交 bug。

开始
可以
FreeBSD 手册
Regulatory Domain Support
regdomain.xml -- 802.11 wireless regulatory definitions
阿里公共 DNS
https://bugs.freebsd.org/bugzilla/show_bug.cgi?id = 262290
引入
https://freebsd.org
Rufus
Ventoy
官方论坛
002-VMware17 安装 FreeBSD14.2
rufus
img 镜像
虚拟机无固件可安装
物理机也许有些固件需要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