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SD 中文社区 2025 第二季度问卷调查
FreeBSD 中文社区(CFC)
VitePress 镜像站QQ 群 787969044视频教程Ⅰ视频教程Ⅱ
  • FreeBSD 从入门到追忆
  • 中文期刊
  • 状态报告
  • 发行说明
  • 手册
  • 网络文章集锦
  • 笔记本支持报告
  • Port 开发者手册
  • 架构手册
  • 开发者手册
  • 中文 man 手册
  • 文章
  • 书籍
  • FreeBSD 从入门到追忆(第三版:草稿)
  • 编辑日志
  • 目录
  • 致谢
  • 初版序言:好望角与塔吊
  • 再版序言:回到复制粘贴,面向教程本身
  • 三版序言: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草稿)
  • 前言
  • 第 1 章 FreeBSD 初见
    • 第 1.1 节 操作系统的历程:UNIX、Unix-like、Linux & FreeBSD
    • 第 1.2 节 FreeBSD 简史
    • 第 1.3 节 谁在使用 FreeBSD?
    • 第 1.4 节 为什么要使用 FreeBSD?
    • 第 1.5 节 Linux 用户迁移指南
    • 第 1.6 节 FreeBSD 桌面发行版
  • 第 2 章 安装 FreeBSD
    • 第 2.1 节 安装前准备(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2 节 FreeBSD 安装图解(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3 节 UNIX 基础(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4 节 命令行基础(新手入门版本)
    • 第 2.5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Mware Workstation Pro
    • 第 2.6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Virtual Box
    • 第 2.7 节 手动安装双系统(先安装 FreeBSD)
    • 第 2.8 节 手动安装双系统(后安装 FreeBSD)
    • 第 2.9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Apple M1 & Parallels Desktop 20
    • 第 2.10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Apple M1 & VMware Fusion Pro
    • 第 2.11 节 Qemu 安装 RISC-V FreeBSD(基于 x86 Windows)
    • 第 2.12 节 云服务器安装 FreeBSD(基于腾讯云轻量云)
    • 第 2.13 节 安装 FreeBSD——基于 Hyper-V
  • 第 3 章 包管理器与 FreeBSD 系统更新
    • 第 3.1 节 FreeBSD 镜像站现状
    • 第 3.2 节 FreeBSD 换源方式
    • 第 3.3 节 gitup 的用法
    • 第 3.4 节 通过 pkg 包管理器安装二进制包
    • 第 3.5 节 通过 Ports 以源代码方式安装软件
    • 第 3.6 节 通过 DVD 安装软件
    • 第 3.7 节 通过 freebsd-update 更新 FreeBSD
    • 第 3.8 节 通过源代码更新 FreeBSD
    • 第 3.9 节 使用 pkgbase 更新 FreeBSD
  • 第 4 章 桌面环境
    • 第 4.1 节 显卡驱动(英特尔、AMD)
    • 第 4.2 节 显卡驱动(NVIDIA)
    • 第 4.3 节 GNOME
    • 第 4.4 节 Mate
    • 第 4.5 节 Xfce
    • 第 4.6 节 Cinnamon
    • 第 4.7 节 Lumina
    • 第 4.8 节 LXQt
    • 第 4.9 节 bspwm
    • 第 4.10 节 IceWM
    • 第 4.11 节 Budgie
    • 第 4.12 节 i3wm
    • 第 4.13 节 CDE
    • 第 4.14 节 Hyprland
    • 第 4.15 节 LXDE
    • 第 4.16 节 Window Maker
    • 第 4.17 节 Fluxbox
    • 第 4.18 节 KDE6
    • 第 4.19 节 主题美化
    • 第 4.20 节 远程桌面
    • 第 4.21 节 root 登录桌面
  • 第 5 章 中文环境配置
    • 第 5.1 节 本地化环境变量
    • 第 5.2 节 Fcitx 输入法框架
    • 第 5.3 节 IBus 输入法框架
    • 第 5.4 节 五笔输入法
    • 第 5.5 节 Firefox 与 Chromium
    • 第 5.6 节 QQ(Linux 版)
    • 第 5.7 节 更换字体
    • 第 5.8 节 金山 WPS(Linux 版)
    • 第 5.9 节 压缩与解压
    • 第 5.10 节 微信(Linux 版)
  • 第 6 章 多媒体与外设
    • 第 6.1 节 声卡
    • 第 6.2 节 蓝牙
    • 第 6.3 节 打印机
    • 第 6.4 节 触摸板
    • 第 6.5 节 音频播放器
    • 第 6.6 节 视频播放器
    • 第 6.7 节 音频图形图像处理
  • 第 7 章 代理服务器
    • 第 7.1 节 HTTP 代理
    • 第 7.2 节 V2ray
    • 第 7.3 节 Mihomo(原 Clash)
    • 第 7.4 节 OpenVPN
  • 第 8 章 账户与权限
    • 第 8.1 节 sudo 与 doas
    • 第 8.2 节 用户与组
    • 第 8.3 节 用户权限
  • 第 9 章 Jail
    • 第 9.1 节 Jail 配置
    • 第 9.2 节 Jail 更新
    • 第 9.3 节 使用 Qjail 管理 Jail
  • 第 10 章 虚拟化
    • 第 10.1 节 通过 BVCP 以网页管理 BHyve
    • 第 10.2 节 使用 bhyve 安装 Windows 11(vm-bhyve)
  • 第 11 章 计算机概论
    • 第 11.1 节 存储卡参数简介与测试
    • 第 11.2 节 总线接口与协议
    • 第 11.3 节 网络基础
    • 第 11.4 节 操作系统
    • 第 11.5 节 MySQL 数据库
  • 第 12 章 引导恢复与 TTY 配置
    • 第 12.1 节 单用户模式与密码重置
    • 第 12.2 节 配置 rEFInd(双系统用)
    • 第 12.3 节 FreeBSD 中文 TTY 控制台
    • 第 12.4 节 引导界面与控制台界面
    • 第 12.5 节 Grub & UEFI 与 efibootmgr
  • 第 13 章 FreeBSD 系统管理
    • 第 13.1 节 FreeBSD src 源码概览
    • 第 13.2 节 FreeBSD 系统概览
    • 第 13.3 节 bsdconfig 系统配置工具
    • 第 13.4 节 SSH 配置与相关工具
    • 第 13.5 节 BSD init 管理服务
    • 第 13.6 节 利用脚本自动生成 BSDlibc 库文本
  • 第 14 章 网络管理
    • 第 14.1 节 TCP 堆栈
    • 第 14.2 节 WiFi
    • 第 14.3 节 USB 网络共享(USB tethering)
    • 第 14.4 节 USB 网卡 & 以太网卡
  • 第 15 章 FreeBSD 防火墙
    • 第 15.1 节 网络参数配置命令
    • 第 15.2 节 Packet Filter(PF)
    • 第 15.3 节 IPFilter(IPF)
    • 第 15.4 节 ipfirewall(IPFW)
    • 第 15.5 节 Fail2Ban(基于 IPFW、PF、IPF)
  • 第 16 章 服务器
    • 第 16.1 节 FTP 服务器
    • 第 16.2 节 MinIO 对象存储服务
    • 第 16.3 节 Gitlab-EE
    • 第 16.4 节 时间服务
    • 第 16.5 节 WildFly
    • 第 16.6 节 Rsync 同步服务
    • 第 16.7 节 Samba 服务器
    • 第 16.8 节 NFS 服务器
    • 第 16.9 节 Webmin
  • 第 17 章 网络服务器
    • 第 17.1 节 Apache
    • 第 17.2 节 Nginx
    • 第 17.3 节 PHP 8.X
    • 第 17.4 节 MySQL 5.X
    • 第 17.5 节 MySQL 8.X
    • 第 17.6 节 NextCloud——基于 PostgreSQL
    • 第 17.7 节 Telegraf+InfluxDB+Grafana 监控平台
    • 第 17.8 节 PostgreSQL 与 pgAdmin4
    • 第 17.9 节 AList
    • 第 17.10 节 prometheus 监控部署
    • 第 17.11 节 MongoDB 80
    • 第 17.12 节 Tomcat
    • 第 17.13 节 Caddy
    • 第 17.14 节 OnlyOffice(基于 PostgreSQL)
    • 第 17.15 节 Zabbix 监控(基于 PostgreSQL)
  • 第 18 章 嵌入式(树莓派、RISCV)
    • 第 18.1 节 树莓派简介与配件选用
    • 第 18.2 节 树莓派安装 FreeBSD
    • 第 18.3 节 树莓派 FreeBSD 配置
    • 第 18.4 节 树莓派与 Linux 兼容层
    • 第 18.5 节 树莓派与 OpenBSD
    • 第 18.6 节 在 RISCV 开发板上安装 OpenBSD
    • 第 18.7 节 Radxa X4(x86)
  • 第 19 章 文学故事
    • 第 19.1 节 BSD 与哲学家 George Berkeley(乔治·贝克莱)
    • 第 19.2 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Fiat Lux”(要有光)
  • 第 20 章 游戏与科学
    • 第 20.1 节 游戏
    • 第 20.5 节 科研与专业工具
    • 第 20.6 节 我的世界(Minecraft)
  • 第 21 章 Linux 兼容层
    • 第 21.1 节 Linux 兼容层实现
    • 第 21.2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CentOS(FreeBSD Port)
    • 第 21.3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Ubuntu/Debian
    • 第 21.4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ArchLinux bootstrap
    • 第 21.5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archlinux-pacman
    • 第 21.6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OpenSUSE
    • 第 21.7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Gentoo Linux
    • 第 21.8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Rocky Linux
    • 第 21.9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Slackware Linux
    • 第 21.10 节 RockyLinux 兼容层(FreeBSD Port)
    • 第 21.11 节 Linux 兼容层——基于 Deepin
    • 第 21.12 节 Linux 兼容层与 Jail
    • 第 21.13 节 Linux 兼容层故障排除与未竟事宜
  • 第 22 章 编程环境与软件开发
    • 第 22.1 节 如何报告 Bug
    • 第 22.2 节 如何开发一个 Port
    • 第 22.3 节 如何参与 FreeBSD 开发
    • 第 22.4 节 C/C++ 环境的配置
    • 第 22.5 节 Java 环境的配置
    • 第 22.6 节 QT 环境的配置
    • 第 22.7 节 Python 与 VS Code
    • 第 22.8 节 Rust/Go 环境的配置
    • 第 22.9 节 Shell
    • 第 22.10 节 通过 IDA 7 调试 FreeBSD
    • 第 22.11 节 如何订阅 FreeBSD 的邮件列表
    • 第 22.12 节 code-server 和 clangd
    • 第 22.13 节 Node.js
  • 第 23 章 文件系统与磁盘管理
    • 第 23.1 节 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 第 23.2 节 ZFS
    • 第 23.3 节 磁盘扩容
    • 第 23.4 节 NTFS & Fat32
    • 第 23.5 节 Swap 交换分区的设置
    • 第 23.6 节 Linux 文件系统
    • 第 23.7 节 ZFS 磁盘加解密
  • 第 24 章 DragonFly BSD
    • 第 24.1 节 DragonFly BSD 概述
    • 第 24.2 节 安装 DragonFly BSD
    • 第 24.3 节 配置 DragonFly BSD
  • 第 25 章 TwinCAT/BSD
    • 第 25.1 节 TwinCAT/BSD 系统安装与基本配置
    • 第 25.2 节 TwinCAT/BSD 开发环境配置
  • 第 26 章 OpenBSD
    • 第 26.1 节 OpenBSD 概述
    • 第 26.2 节 安装 OpenBSD
    • 第 26.3 节 配置 OpenBSD
    • 第 26.4 节 OpenBSD 包管理器
    • 第 26.5 节 桌面与其他软件
  • 第 27 章 NetBSD
    • 第 27.1 节 NetBSD 概述
    • 第 27.2 节 NetBSD 安装图解
    • 第 27.3 节 NetBSD 换源与包管理器
    • 第 27.4 节 桌面与中文环境常用软件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LogoLogo

FreeBSD 中文社区(CFC) 2025

在本页
  • 一般无线网卡驱动方式(基于 COMFAST CF-912AC 1200M 802.11AC)
  • 检测无线网卡是否受支持
  • 创建 wlan0
  • 扫描 WiFi
  • 连接到未加密 WiFi
  • 连接到加密网络
  • 英特尔网卡驱动
  • 博通(broadcom)网卡驱动
  • 示例:BCM4301、BCM4303、BCM4306 rev 2
  • 示例:配置 bwn 驱动
  • 参考文献
  • 故障排除
  • 如果连不上或者搜不到调试信道
  • 断开 WiFi
  • WPA 验证
  • 设置静态 ip
  • 开启无线热点
在GitHub上编辑
导出为 PDF
  1. 第 14 章 网络管理

第 14.2 节 WiFi

技巧

类似 plasma-nm/networkmanager 的图形化网络配置工具。

  • 使用 pkg 安装:

pkg install net-mgmt/networkmgr
  • 或者使用 Ports 安装:

# cd /usr/ports/net-mgmt/networkmgr/ 
# make install clean

一般无线网卡驱动方式(基于 COMFAST CF-912AC 1200M 802.11AC)

检测无线网卡是否受支持

运行 sysctl net.wlan.devices:他会告诉你,你的无线网卡驱动应该使用哪个。应类似如下内容:

# sysctl net.wlan.devices
net.wlan.devices: rtwn0

如果输出中冒号 : 后边没有东西,那大概率就是识别不了。请你更换无线网卡。

创建 wlan0

  • 接下来,创建 wlan0:rtwn0 为上边冒号 : 后边的输出,本例中为 rtwn0,请改成你自己的,照抄没用(除非你也使用 COMFAST CF-912AC 1200M 802.11AC)。

# ifconfig wlan0 create wlandev rtwn0
  • 观察 ifconfig 输出(已省略以太网卡和 lo0):

# ifconfig

……此处省略一部分……

wlan0: flags=8802<BROADCAST,SIMPLEX,MULTICAST> metric 0 mtu 1500
	options=200001<RXCSUM,RXCSUM_IPV6>
	ether 20:0d:b0:c4:ab:59
	groups: wlan
	ssid "" channel 1 (2412 MHz 11b)
	regdomain FCC country US authmode OPEN privacy OFF txpower 30 bmiss 7
	scanvalid 60 wme bintval 0
	parent interface: rtwn0
	media: IEEE 802.11 Wireless Ethernet autoselect (autoselect)
	status: no carrier
	nd6 options=29<PERFORMNUD,IFDISABLED,AUTO_LINKLOCAL>

应该出现一个 wlan0 才对。

扫描 WiFi

# ifconfig wlan0 up scan
SSID/MESH ID                      BSSID              CHAN RATE    S:N     INT CAPS

……此处省略一部分……

test_5G                           50:d6:c5:93:d7:64   36   54M  -78:-95   100 EP   APCHANREP WPA RSN WPS BSSLOAD HTCAP VHTCAP VHTOPMODE WME

连接到未加密 WiFi

  • 设置要连接的 WiFi(如果没有密码的话):

# ifconfig wlan0 ssid test_5G #①

① test_5G 为我测试用的 WiFi 名字(SSID)

  • 如果扫描不出来,把 WiFi 区域改为中国:

# ifconfig wlan0 destroy # 先销毁,否则提示 ifconfig: SIOCS80211: Device busy
# ifconfig wlan0 create wlandev rtwn0 # 再创建
# ifconfig wlan0 country CN regdomain NONE # 设置区域为中国,使用 NONE
  • 重启网络服务以接入 WiFi:

# service netif restart
# dhclient wlan0

连接到加密网络

  • 创建 /etc/wpa_supplicant.conf:

network={
ssid="test_5G"
psk="freebsdcn"
}

以上:

  • ssid 是 WiFi 名字,这里是 test_5G

  • psk 是 WiFi 密码,这里是 freebsdcn


  • 在 rc.conf 里面加入或修改相关条目如下:

wlans_rtwn0="wlan0"
ifconfig_wlan0="WPA SYNCDHCP"
create_args_wlan0="country CN regdomain NONE"
  • 重启系统

# reboot
  • 查看连接情况,可以看到已经连接成功(IP 为 192.168.31.178):

wlan0: flags=8843<UP,BROADCAST,RUNNING,SIMPLEX,MULTICAST> metric 0 mtu 1500
	options=200001<RXCSUM,RXCSUM_IPV6>
	ether 11:7c:e8:c4:ab:58
	inet 192.168.31.178 netmask 0xffffff00 broadcast 192.168.31.255
	groups: wlan
	ssid test_5G channel 36 (5180 MHz 11a ht/20) bssid 50:d6:c5:93:d7:64
	regdomain NONE country CN authmode WPA2/802.11i privacy ON
	deftxkey UNDEF TKIP 2:128-bit txpower 17 bmiss 7 mcastrate 6
	mgmtrate 6 scanvalid 60 ht20 ampdulimit 64k ampdudensity 4 shortgi
	-stbc -uapsd wme roaming MANUAL
	parent interface: rtwn0
	media: IEEE 802.11 Wireless Ethernet MCS mode 11na
	status: associated
	nd6 options=29<PERFORMNUD,IFDISABLED,AUTO_LINKLOCAL>

英特尔网卡驱动


  • 将以下部分写入 /etc/rc.conf:

devmatch_blocklist="iwm"  # 如果依然加载 iwm,换成 devmatch_blocklist="if_iwm" 试一下
wlans_iwlwifi0="wlan0"
ifconfig_wlan0="WPA SYNCDHCP"
  • 创建 /etc/wpa_supplicant.conf:

network={
ssid="WIFI 名字(SSID)"
psk="WIFI 密码"
}
  • 先加载驱动看一下:

# kldload if_iwlwifi
  • 启动 WiFi 看看:

# ifconfig wlan0 create wlandev iwlwifi0
# /etc/rc.d/netif start  wlan0

博通(broadcom)网卡驱动

FreeBSD 自身的博通网卡驱动一共有两种:bwn 和 bwi,其中 bwi 是用于较旧型号的,bwn 是用于较新型号的。两者的支持范围有所重叠,而 bwn 对硬件的支持要更好。

示例:BCM4301、BCM4303、BCM4306 rev 2

经判断,只能使用 bwi 驱动。

  • 首先,在 /boot/loader.conf 中添加:

if_bwi_load="YES"
  • 然后使用 ports 安装固件(未提供二进制包,下同):

# cd /usr/ports/net/bwi-firmware-kmod/
# make install clean

可以先使用 USB 手机或者以太网先共享网络进行安装。也可以先把所需依赖下好放入目录。

  • 在 /etc/rc.conf 添加:

wlans_bwi0="wlan0"

重启即可。

示例:配置 bwn 驱动

  • 安装固件:

# cd /usr/ports/net/bwn-firmware-kmod/
# make install clean
  • 配置 /boot/loader.conf,添加:

if_bwn_load="YES"
  • 配置 /etc/rc.conf,添加:

wlans_bwn0="wlan0"

注意

# cd /usr/src/ # 此处是内核源码安装目录。
# cd sys/amd64/conf/ # 注意架构!
# cp GENERIC MYKERNEL #重命名便于识别
# echo "options BWN_GPL_PHY" >> MYKERNEL #添加内核参数
# cd /usr/src
# make -j4 buildkernel KERNCONF=MYKERNEL # -j 后边的参数为  CPU 核心数,下同
# make -j4 installkernel KERNCONF=MYKERNEL

在 /boot/loader.conf 中添加:

hw.bwn_pci.preferred="1"
if_bwn_pci_load="YES"
bwn_v4_ucode_load="YES"
bwn_v4_n_ucode_load="YES"
bwn_v4_lp_ucode_load="YES"

然后重启。ifconfig 观察有无 wlan0,然后按照第一部分教程配置即可。

参考文献

故障排除

如果连不上或者搜不到调试信道

尝试将 WiFi 区域码选 NONE,然后选 China

  • 在 /etc/rc.conf 中写入:

create_args_wlan0="country CN regdomain NONE"

然后重启系统。

断开 WiFi

# ifconfig wlan0 down

WPA 验证

# ifconfig_wlan0="WPA inet 192.168.1.100 netmask 255.255.255.0"

设置静态 ip

# ifconfig wlan0 inet 192.168.0.100 netmask 255.255.255.0

开启无线热点

  • 先确认下你的网卡是否支持 hostap:

root@ykla:~ # ifconfig wlan0 list caps
drivercaps=591c541<STA,FF,IBSS,HOSTAP,SHSLOT,SHPREAMBLE,MONITOR,WPA1,WPA2,WME>
cryptocaps=b<WEP,TKIP,AES_CCM>
htcaps=207002d<LDPC,SHORTGI20>

可以看到我这张卡是支持的。

  • 先销毁

# ifconfig wlan0 destroy
  • 再创建

# ifconfig wlan0 create wlandev rtwn0 wlanmode hostap
# ifconfig wlan0 inet 192.168.0.1 netmask 255.255.255.0 ssid freebsdap mode 11g channel 1
上一页第 14.1 节 TCP 堆栈下一页第 14.3 节 USB 网络共享(USB tethering)

最后更新于19天前

iwlwifi 驱动AC 8265、AC 9260、AC 9560、AX200、AX201、AX210、AX 211 以及旧的 iwm 驱动所包含的网卡,见 。

故障排除与未竟事宜:

那么,应该使用哪种驱动呢?请参考 。可能打不开,可以用互联网档案馆的看一下。

一些在 (可能打不开,可以用互联网档案馆的看一下 )列出的型号带有 $ 注释:The optional bwn(4) PHY driver is derived from b43 GPL code, and must be explicitly enabled. 即需要一些基于 GPL 协议的代码。众所周知 FreeBSD 基本系统包括内核都是去 GNU 化的,因此需要重新编译内核来支持该协议。

适用于
英特尔®无线适配器的 Linux* 支持
wiki/WiFi/Iwlwifi
FreeBSD Broadcom Wi-Fi Improvements
存档
FreeBSD Broadcom Wi-Fi Improvements
存档
10.5.编译与安装定制内核
Broadcom Wi-Fi Modernization
Revision 326841
Installing Broadcom BCM43236 Wifi on 11.3 missing firmware error
https://github.com/helloSystem/ISO/issues/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