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你并不孤单
两个经典问题是:“vi 到底怎么退出”(作为和记事本相同类型的文本编辑软件,却连保存退出都是困难的,而编辑更困难)、以及“我的密码为什么输入不了?(因为屏幕上的密码区域始终是空白的,连 ****
都不会有,就是什么也没有,他们就是如此设计的)
许多人经常打错或者弄混命令或命令参数和选项,但这不是你的错。
许多中科院的院士在这个年代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与手机。并且还觉得难以使用,你可能认为这是设计问题,那你如何解释这个群体(老年人)对短视频的操作十分了解呢?这是不是能说明,短视频这款软件的设计比较好呢?
因为许多命令或出于历史上的种种限制,或出于开发者维护者的能力,并不是那么统一,也不是那么便于记忆或者好用。我们常见的家用门锁,只需要包括密码,那么就可以乱输入而开门。而今天的操作系统提示还是那么违反最小惊讶原则(不应该让用户承担你乱设计所带来的苦果)。
查询 man 页面就会知道专门有个条目叫“BUGS”,专门用来表述当前软件的缺陷。
就笔者个人使用体验而言,如果一款软件找不到 10 个严重影响或阻碍使用的 Bug,那么它就绝不是开源软件。并且大多数维护者对此无能为力,因为 Bug 实在太多了,又或者现实实在是太令人迷茫了,而他们又没有经济上的动力去进行修缮。绝大部分在开源事业中有着百万乃至千万使用量的开源软件,其维护者大都从未于中获得过任何经济补偿或任何名誉。
请相信我,你并不是一个人觉得这些东西难用,甚至想砸键盘。这也是人们不断“造轮子”(重头实现一款工具)的原因之一。如果你觉得 GCC,难用,那么你可以去用 Clang+LLVM。你绝不是第一个觉得 GCC 难用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很多人强调命令行的重要性,带着傲慢鄙视使用 IDE 等 GUI 软件的用户,实无必要。很多人会故意唱反调强调这些工具的所谓优势,这群人纯粹是斯德尔哥摩综合征患者,也是苦难哲学的倡导者。Unix 的哲学精髓不在于恪守亘古不变的祖宗之法,而是强调以人为本。这就是在今天,21 世纪的四分之一处,仍然强调 Unix 哲学的意义。大多数人都被苦难哲学所蒙蔽了,一味强调追根溯源,恨不得从计算机的 0 和 1 开始做,而那些看似清醒的人实则更为糊涂。“人是会思想的蒹葭”,我们不是只能被动接受而不去改变的主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造这个世界,改变这变态的一切,而不是让人强忍不适接受一套蹩脚的设计原则。面对不合理的设计,我们有必要站出来说一句话:“他这个软件就是有问题,不是你的错”。而我们则可以不断地尝试改变这一切,去提交补丁和意见表达我们的态度。
只要人们觉得用的快乐与开心,有什么不好呢?人们总是强调,这些是知识,应该背过。真正的问题在于,什么是知识?知识和学位是挂钩的吗?那你如何解释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分不清显示器与主机?
美国哲学家 B.F. Skinner 说过“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不同于传统西方观念(如柏拉图的回忆说、奥古斯丁的光照与上帝记忆、洛克的白板说)与儒家学说(如《论语·学而》中的“学而时习之”)乃至于传统民俗(如喝下孟婆汤会失忆)对记忆的强调,庄子更强调“忘”——这也是对老子的“行不言之教”(老子《道德经》第二章)的进一步发挥。庄子在《逍遥游》中强调“小知不及大知”,我们日常所学无不是“小知”。庄子认为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代的学习,根本上都是外物对人的异化,人所接受的是现代社会的规训,是工业革命的文化,而非知识。
思考题
本书已经尽量将日常所需的命令和选项都列出来了。
一个命令的选项或参数可能有几十上百个,而字典或文档(man 也好 info 也罢)是用来查的不是用来背的。
你怎么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同样,如果你看完本书之后全部都忘光了,只知道用 AI 看命令怎么用的话,或者你干脆直接“FreeBSD”从入门到跑路;那么,祝贺你!你已经成功地掌握了本书最精髓的部分。
参考文献
【文汇报】何积丰:以“积”累迎来“丰”收,和年轻人一样,71 岁的何院士现在也在使用智能手机
New methods and new aims in teaching,“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句话并非爱因斯坦所述。现在以讹传讹,我们获取的知识,真的是那么正确无误吗?
谢延龙.庄子“忘”的教育图景阐释[J].大学教育科学,2022,(01):105-112.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