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无线网络
最后更新于
最后更新于
大多数无线网络基于 。
FreeBSD 支持使用 、、 和 的网络。
注意
FreeBSD 对 的支持目前正在开发中。
一个基本的无线网络由多个站点与在 2.4GHz 或 5GHz 频段中广播的无线电通信组成,虽然根据地区不同,这些频段也在变化,正在增加 2.3GHz 和 4.9GHz 范围的通信能力。
配置无线网络的基本步骤有三步:
扫描并选择接入点
对站点进行身份验证
配置 IP 地址或使用 DHCP
接下来的各节讨论每个步骤。
将 FreeBSD 连接到现有无线网络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
此过程显示了所需的步骤:
第一步是从网络管理员那里获取无线网络的 SSID(服务集标识符)和 PSK(预共享密钥)。
第二步是将该网络条目添加到 /etc/wpa_supplicant.conf
文件中。如果该文件不存在,请创建它:
① 这是无线网络的 SSID。将其替换为无线网络的名称。
② 这是无线网络的 PSK。将其替换为无线网络的密码。
第三步是将网络条目添加到配置网络启动时加载:
最后一步是通过执行以下命令重启 netif
服务:
要使该更改在重启后生效,请执行以下命令:
注意
由于全球各地的法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正确设置适用于你所在位置的区域,以获得有关可用信道的正确信息。
要使设置持久化,将其添加到
/etc/rc.conf
文件中:
要列出无线网络,执行以下命令:
输出应类似于以下内容:
SSID/MESH ID:标识网络的名称。
BSSID:标识接入点的 MAC 地址。
待从扫描到的无线网络列表中选择了一个网络,就需要执行连接和认证。在绝大多数无线网络中,认证是通过路由器中配置的密码进行的。其他方案则要求在数据流量开始之前完成加密握手,可能使用预共享密钥或密码,或者使用涉及后台服务(如 RADIUS)的更复杂的方案。
完成无线网络扫描后,选择了一个网络并获取了密码(PSK),该信息将添加到 /etc/wpa_supplicant.conf
文件中,如下所示:
① SSID 扫描技术。仅当网络为隐藏时需要使用此选项。
② 网络名称。
③ 无线网络的密码。
下一步是配置无线连接到 /etc/rc.conf
文件中。
如果使用静态地址,需要执行以下命令:
如果使用动态地址,需要执行以下命令:
然后执行以下命令重启网络:
注意
技巧
连接没有任何认证的开放网络时,用户需要 非常 小心。
完成无线网络扫描并选择无线网络的 SSID 后,执行以下命令:
有线连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而无线连接提供灵活性和流动性。笔记本用户通常希望在这两种连接之间无缝切换。
在 FreeBSD 上,可以将两个或更多网络接口结合起来,以“故障转移”方式使用。这种配置使用一组网络接口中最优先和可用的连接,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操作系统会自动切换。
第一步是将无线网卡配置为接口。要查找系统中有哪些无线网络卡,请查看 这一节。
可以使用 扫描可用的无线网络。
CAPS:显示每个网络的类型及其站点的功能(有关 list scan
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 的定义)。
无线网络中的认证过程由 管理。
的配置将保存在 /etc/wpa_supplicant.conf
文件中。更多信息请参见 。
有关如何执行更高级认证方法的信息,请参见 。
然后执行 获取配置的地址:
链路聚合和故障转移的详细内容请参见 ,并且可以在 中找到使用有线和无线连接的示例。